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略无阙处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属引凄异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句子

(1)春冬之时 ,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从哪几方面描绘三峡的景色的?各有什么特点?

4.乙文表现了作者什么复杂的思想情感?

 

1.通“缺”,中断;逆流而上;指山高;连接;共同,一起;只 2.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从山和水这两方面 写山 体现连绵不断,遮天避日的特点 写水 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4.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解析】甲文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南北朝 乙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溯:逆流而上。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素湍:雪白的急流。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从山和水这两方面。写山,体现连绵不断,遮天避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4.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在文中表达的感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所给的句子,来分析其在描写人物情感。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阅读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你的看法如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

(5)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学习委员推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在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B.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D.人们常用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劝勉别人不要嫌弃行业不好,任何工作都能创造出超人的业绩。

 

查看答案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是(  )

A. 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946年。

B. 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的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与同情。

C. 《老王》一文通过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性格,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D. 《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