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 (1)奇山异水,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

默写。

(1)奇山异水,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春雨春草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独绝 千里共婵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跟前大多是些庸俗乏味的男孩和土里土气、却又高傲自大的蠢女孩。……

如今,在这淫雨连绵、泥泞遍地的深秋季节,在这寂寞无聊的小城里,我对这个邋里邋遢的小火夫的突发之情竟充满了我的全部身心,装点着周围灰蒙蒙一片的生活。……

我熟悉的那些年轻人中,没有一个有他那样坚强的意志,那样明确无误而又别具一格的生活见解,没有一个。而我和他的友谊本身也是非同一般的。正是因为追求夺目的光彩,也因为我异想天开地要“考验考验”他,有一次我差点没要了他的小命。这件事眼下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十分惭愧。

【B】“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冬妮娅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你还是这么粗鲁!”

保尔把木锨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才回答说:“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的粗鲁比起您的彬彬有礼来,要好得多。我的生活用不着担心,一切都正常。但是您的生活,却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两年前你还好一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1.请结合原著简要概述【A】段中冬妮娅“差点没要了他的小命”与【B】段中让冬妮娅觉得保尔“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这两个情节的内容。

2.保尔和冬妮娅这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恋人为什么会“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从【B】段中,可见保尔有怎样的个性特点?

3.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原著的一个艺术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缺月变圆,让人明了什么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因一往无前,便无可阻挡!回报让乌鸦懂得反哺,感恩会让人想起跪母的羔羊。师长的期待,为青春的生命注入无限的可能;同学的帮助,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小小蚁穴,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多由于缺少谦逊礼让

生活事事包含哲理,生活处处都是老师。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从自己感受最深、有话想说的角度立意作文。(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玉瑛子

  (1)不曾可以寻觅,也不曾有任何准备。似乎是猝不及防,它撞进了我的视线。

  (2)在那方柜台的一隅,它静静地、安详地、自然地停留着,姿势优美。四周的喧闹,仿佛和它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来来去去的目光,被形形色色的宝石的光华吸引着,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它于自己的世界孤独地美丽着,有些傲气,有些不屑,有些与世无争。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掬澄澈的水灵,那一抹温馨的柔润,于繁华之中,于喧嚣之中,碰疼了我的心。

  (3)哦,那一块天然的翡翠,一块美玉。

  (4)那一天滂沱大雨。我为避雨无意中躲进那间小店,无意回眸之间,就那样与它相遇。

  (5)尽管小心翼翼、呵护有加,意外还是发生了。

  (6)或许因为之前没有佩玉的经验,而致使佩戴方法有失正确;或许因为过度喜爱,从而太过频繁地摆弄……正如它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生活,意外在那一日猝不及防地降临。

   (7)那美丽、珍稀的翠色之间,出现一道小小的裂隙。很小,但很清晰。发现它受伤的那一刻,我的心脏仿佛和它一同开裂。我感受到它的疼痛。它受伤的样子,令我的心血流不止、肝肠寸断。尽管裂隙很小,可它毕竟存在着。它防碍了它的美丽,影响了我观赏它的心情。可摆在眼前的它,已然不再是那个完美无暇的玉,它无法回到从前。

   (8)只好把它从胸前摘下。

   (9)扔掉吗?实在是舍不得;退还给卖玉的人吗?那几乎没有可能。留着它,触景生情。我只好选择了逃避。把它封存起来,紧锁于抽屉,长时间不打开,避免碰触,任凭岁月将它埋葬。

  (10)又一个阴雨天,雷同的天色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它的到来。想起初拥它的激动和欣喜。怀念它在我怀抱的那美丽时光。

  (11)我重新走进那间玉店。我问卖玉的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玉的伤口复原?卖玉的人拿出一块又一块的玉给我看。它们每一块都身价高昂。但几乎每一块,放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仔细琢磨,都能发现它的明显缺陷。你看,这一块晶莹剔透,它的水很好,水好自润,不易出裂,但易有杂质,看见这个小黑点了吗?就像

美人的身体上长了颗痦子,你能因为她长了一痦子就不是美人了吗?再看这一块,这片绿色娇艳欲滴,它的翠真是太喜人了,可惜水不足,缺水就干燥,干燥就多絮,这是天然石头自身携带的绵絮,你能因为几团绵絮的存在就贬降它的价值吗?

  (12)我无言以对。

  (13)卖玉的人告诉我:天然的石头,十石九裂。正如同人,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这世上,完美无瑕的翡翠,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有,那一定是稀世罕见、无价之宝了。翡翠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既有生命,就需要拥有者用情感、用爱心去浇灌它,去呵护它,去滋养它。

  (14)我问:这世上就没有不怕磕碰、不怕摔打的翡翠?卖玉的人笑了笑:如果有,一定是人造的,是假的。

  (15)我问:受了伤的玉,还有收藏价值和增值功能吗?

  (16)卖玉的人回答我:当然有。那要取决于什么样的伤,伤的程度。你的这块,只是一个浅表性的小小的纹隙,不是根本性的致命伤,你要经常佩戴,不过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一定使用正确的佩戴方式……你把它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好好地养它,好好地珍爱,但不能因为珍爱就无时无刻过分地关注它……相信只要经过一定时间,就像人的皮肤受了点小伤,伤口自然会愈合。

  (17)哦,能养好它?

  (18)我顿觉惊喜:那需要多长时间?一月?一年?

  (19)卖玉的人又笑了:玉毕竟是石头。养玉,需要几十年,或者一辈子。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把它养好了,也不失为一块传家宝。就像人的情感,那历经无数坎坷挫折、经过了漫长岁月水与火的淬炼,那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有改动)

1.仔细阅读全文,体会作者对玉的情感变化过程,并填空。

欣喜→

A.          →怀念→    B.          

2.第②段“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掬澄澈的水灵,那一抹温馨的柔润”,这句话中的加点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3.请说说你对文中第(13)段画横线的“翡翠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句子的理解

4.试简析“卖玉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查看答案

青少年的动漫情结

  ①动漫是儿童最早接受并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动漫文化也是时下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词。

  ②                   ?科学家研究表明,动漫与儿童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天性,而动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把任何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语言、思维和行动。

所以动漫中勤劳的小蜜蜂、懒惰的加菲猫,都可以满足儿童的无穷想象力。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虽然未必符合成人的思维逻辑,但却遵循儿童的逻辑和情感体验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③儿童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科学家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当儿童观看动画片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非人物角色时,他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被激活呢?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10岁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段时候的大脑激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片分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景。实验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候都会被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中非人物角色。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想象从远离现实逐步向现实世界靠近,但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学生仍然喜欢动漫?这是因为作为以动漫为伴成长起来的一代,这部分青少年仍然习惯从动漫中获得情感、娱乐的需求。青少年不再像儿童一样满足于简单的童趣幻想、游戏情节,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体验,他们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借助动漫寻找理想中的虚拟世界。因此,动漫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承担了情感转移的作用。同时,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影片也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每个人成长其实都有痛苦,青少年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通过主人公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青少年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化。

  ⑤可见,青少年观看动漫绝对不是一种幼稚的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童在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不一定遵循成人的逻辑和情感体验方式。

B. 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大脑活动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的时候呈现明显差异。

C. 青少年可以借助动漫找到理想中的虚拟世界,并满足于简单的童趣幻想和游戏情节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D. 青少年观看动漫绝非幼稚的行为,他们可以从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来缓解成长中的痛苦,获得释然的感觉。

2.下列对原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儿童喜欢动漫呢”可以补在第②段的横线上,起过渡衔接、总起和总领全文的作用。

B. 第②③段中三处画波浪线的文字标明后面的阐释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强调阐释内容的真实性、可信性、权威性。

C. 第③段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儿童和成人看卡通片时的生理差别。

D. 本文运用逻辑顺序,主要说明了儿童和青少年喜欢动漫的原因,语言平实。

3.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和老师反对青少年看卡通动漫。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你怎样劝说家长和老师改变看法。

 

查看答案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

B. 非问无以广识  广识:增加知识

C. 决焉  奚:何,怎么样

D. 所谓就有道 而正也  有道:有方法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三处) 

等 于 己 者 问 焉 以 资 切 磋 所 谓 交 相 问 难 审 问 而 明 辨 之 也

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