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提炼出两个不同的观点(每个观点不得超过20个字)。 山坡上...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提炼出两个不同的观点(每个观点不得超过20个字)。

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存在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雷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成长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被飞来的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子面前。

 

1 攻心胜于攻身 2小事(小处)不注意会酿成大乱子 【解析】试题分析:要从促成变化的原因上去推断答案。大树“后来被飞来的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 说明攻心胜于攻身。也说明防微杜渐的道理。 点睛:概括段落大意(观点)是指一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概括段意的要求是:1、明确,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2、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3、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啰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范进与孔乙己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请你说说鲁迅对孔乙己持什么态度,吴敬梓对范进持什么态度。

 

查看答案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唾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得意妄形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屁’!”

②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致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楫谢了。

错别字

 

 

 

 

改  正

 

 

 

 

 

 

 

查看答案

根据注音写汉字。

笨(zhuō)_____       (pú)_____萨       (wù)_____自      桑(zǐ)____

 

查看答案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 ①郡学:即苏州府学宫。  ②崇阜:高高的土山。  ③并(bang):通“傍”。  ④杠:独木桥。  ⑤坳隆胜势:高高低低的地势。  ⑥北琦:北边曲岸上。碚,通“琦”。  ⑦川:水流。  ⑧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细微的数量。  ⑨磨戛:计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东草树郁然______      (2)其地______

  (3)至则洒然忘其______    (4)返思之汩汩荣辱之场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2)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沧浪亭的美景?(用原文语句回答)

4.文末最后一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⑤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岕(jiè)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伶。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  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⑤欱(hē):通“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万山雪(                 )        (2)余勉强举大觥寒(                 )

  (3)竞不醉(                 )        (4)直至山(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明月薄                   积雪欱

B. 浴雪立                   拖冰凌

C. 寒威所慑               中轩敞者舱(《核舟记》)

D.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刀劈狼首(《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2)声为寒威所慑。

4.举例说明本文描写龙山冬景时的写法及作用。

5.选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