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晒跑族”,你真的跑对了吗? ①当运动手环、运动软件悄然流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晒跑族”,你真的跑对了吗?

①当运动手环、运动软件悄然流行,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活跃起来了一批“晒跑族”,每天晒跑步的公里数,开展了一场“健康”运动大比拼。然而,跑步也要讲究科学,适度正确的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② 实际上,运动量并非越多越好。一般而言,人每天走8000步到10000步是最适合的运动量。对普通人而言,较为安全又有效的运动,是一般按照每分钟110步以上,走约30分钟,一样能促进健康。普通人在运动后脉搏变成每分钟140下-160下,这时候,再运动10至15分钟就够了。

③有的“晒跑一族”每天都会晒出一张10公里的成绩单,每周累计超过70公里。有研究表明,每人每周跑步超过40公里,以每周跑5天,每次8公里计算,这样的运动强度会对人体心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会增加猝死的发生率。

④专家建议,晒跑族应量力而行,不要因盲目追求公里数忽视了自身的承受力,锻炼适度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一味增加运动量,反而会伤害身体。国内著名中医肿瘤专家李忠表示,肿瘤患者年轻化,与年轻人过度运动是有一定关系的。

⑤跑步时机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指数最高,而且前一天悬浮在空中的尘埃也并未完全消失,而且早晨刚从睡眠中醒来,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运动,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而晚上适度运动产生的轻微疲劳感需要香甜的睡眠来解除,这就使得运动后的睡眠质量大大提升。所以,一天中晚上慢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⑥当然,对跑步时间的安排也不是一概而论,我们要考虑个人客观条件和生活习惯,尽量选择相对最佳时间去跑步,方能收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⑦跑步锻炼也不是跑得越快越好。对于健身跑步来说,匀变速较为适宜,即开始速度比较慢,然后缓缓加快跑的速度,到后半程可以保持匀速。整个跑步过程速度根据自身的水平,一般不要超过自己中等速度即可。有研究显示,身体健康的男女青年,其跑步锻炼的最佳速度以平均最高心率的70%为宜;40岁以上的身体正常的中老年人,男子每分钟跑150米,女子每分钟跑125米,为最适宜的跑速;如果是肥胖者,则男子每分钟跑145米,女子120米为好;倘若患有轻度高血压,男子每分钟跑140米,女子每分钟跑110米较为合适。一般健康的人,以每分钟120—130米的速度每天坚持跑15—20分钟,则可能会有减肥效果。

⑧朋友们,在您为“晒跑族”点赞时,期待我们的提醒也能为大家的健康加加分。

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②—⑦段的说明顺序。

3.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第⑦段划线句子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5.你的妈妈是爱跑团的成员之一,请结合本文所了解的知识给爱跑妈妈提出几点建议。

 

1.巧用设问 ;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事理):跑步也要讲究科学,适度正确的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2.逻辑顺序 ,从运动量、运动时机及跑步速度三个角度具体说明跑步也要讲究科学,适度正确地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3.作比较 ,将早上运动与晚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跑步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时机 。 4.不能删掉 ,“一般”表示大多数,在这里的意思是大多数情况下不要超过自己中等速度,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删掉后与客观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5.①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宜的运动量;②选择适宜的跑步时机;③注意跑步的速度。(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有以下特点和作用: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2、表达上,运用了xx,形象生动说明了(具体分析其作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特殊情况: A、开头如果是设问句 ,设置悬念,引人思考 ,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激发兴趣; B、引用古诗文: 增强文学性;C、描述性、抒情性语言 常用修辞(无论怎样考察,都要灵活运用。) 2.试题分析:理清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中理清文章的顺序。文章②—⑦段分别从运动量、运动时机及跑步速度三个角度,具体说明跑步也要讲究科学,适度正确地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试题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文章第5段“将早上运动与晚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跑步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时机。答题时要围绕着说明的中心来表述。 4.试题分析: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5.试题分析: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加入了与文章相关的拓展性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同学充分发挥和展示才能,这类问题的解答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法只要合理就可以。 点睛: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七录

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则三诵之,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如者六七始已                   ②后读书之斋曰:“七录”

不因势象形                     ④薨,家人发箧视之 

⑤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⑥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是哪一项?(     )

例句:即焚,又钞

A. 后名读书斋曰“七录”    B. 竟日

C.     D. 善哉,善哉,子听夫!

3.把下列两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根据选文,说说“七录”的含义,以及读了选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本报讯(记者 王鑫)由市文广新局剧目创作室联合市曲艺研究所组织的杨明坤版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的录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目前已经录制完成了60多期,接近尾声。昨日上午,王澄正式成为了本次录制的总顾问。

在1985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余又春版的《皮五辣子》,一时间洛阳纸贵,一书难求。当年参与整理工作的,是扬州四位文化工作者王澄、汪复昌、陈午楼、李真。可惜的是,如今除了王澄,其余三位都已离世。昨日,剧目创作室正式聘请王澄为杨明坤版《皮五辣子》摄影、录制、整理、出版工作的总顾问,他将在各方面对杨版《皮五辣子》进行指导。 

 

 

 

 

 

 

 

 

 

 

 

.

 

 

 

 

 

 

 

 

 

(2)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内容:

寓意: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湿地内的“水上森林”是渌洋湖别样的风情。株株池杉zhù立,绿叶蔽天,疏瘦有韵;树下,碧水盈盈,挺拔的树干在水中留下美丽的倒影。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间鸟翔,水下鱼游。cōng郁的杉林,wǎn如一幅绿色的油画铺展。想那吴王夫差御舟逐波,千船随扈,穿越这一片水域时,也不曾料想到,cāng海桑田,当年的烟波浩渺会变成眼前蔚为大观的如阴树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雨林区,砍伐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②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

③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⑤然而这种做法效率极低。

A. ②③①⑤④    B. ②③④①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①⑤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课文主要刻画了外祖母这一形象,表现了她对“我”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

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我们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儿时的欢乐,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对封建教育制度和当时老师的批判。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