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这段文字有四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提出“低碳经济”的大背景,是...

下面这段文字有四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提出“低碳经济”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严峻挑战。②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③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④仅2008年实施的“限塑令”一项,就每年可节约石油近300万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0万至900万吨。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重复啰嗦,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发展”和“生存”调换位置 “提高” “增长”或“扩大” 在“不争”后面加“的事实” “近”或“左右” 【解析】试题分析:(1)“发展和生存”语序错误。把“发展”和“生存”调换位置。(2)“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 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增长”或“扩大”。(3)残缺“不争”的宾语,在“不争”后面加“的事实” (4)“近300万吨左右” 重复啰嗦,删去“近”或“左右”。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祥子在小茶馆里等曹先生,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因为又冷又饿晕倒在茶馆门 口,祥子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B.祥子曾经先后到杨家、曹家、夏家做过包月。杨家人多事多,待人苛刻;虽然曹家给的工钱不多,但主人和气;夏家只有两个人,可十分肮脏卑鄙。

C.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善于变化的白骨精,虽然孙悟空火眼金睛,不为妖精所迷惑,可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师徒四人最终反被白骨精所擒。

D.孙悟空从如来佛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太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做了唐僧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E.唐僧和猪八戒喝了西梁女国子母河的水后都怀了胎。

(2)“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这句话说的是谁?他为什么“魂飞魄散丧残生”的?谁救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居高声自远, ____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2)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5)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6)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方格内。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àn____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______。你可以倾听领袖毛主席对祖国壮丽山河、古今英雄人物的纵情吟唱,可以感受著名诗人贺敬之、徐志摩对故地生活的深切____恋……诗歌可以使你拓宽胸 jīn___,净化灵魂。(第六单元主题语,有改动)

 

 

 

 

 

 

 

 

 

查看答案

作文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我们呼唤真情,我们呼唤责任……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最快乐?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四个答案十分精彩,它们分别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

请以“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又一个深沉的暗夜,降临在渣滓洞集中营。

  风门边挤满了人,久久地望着那挂满刑具的刑讯室。夜风吹来,带着萧瑟的寒意。

  ……

  追悼龙光华以后不久,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大家都知道,为了保卫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了多少摧残,获得了多少同志的尊敬。经过绝食斗争,敌人被迫接受了条件,不敢继续迫害了,现在却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严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江姐不仅为党,也为大家受苦,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敬佩而又十分痛苦。

  “猫头鹰和狗熊到女牢去了!”

  余新江一惊,眼光立刻转向女牢。黑沉沉的夜里,黯淡的狱灯,使他看不清远处。

  “提谁?”焦急不安的声音又在询问。

  “江雪琴!”

  “是她!看,江姐出来了!”

  “又是江姐。”余新江的心像沉甸甸的铅块,朝无底深渊沉落。

  所有的牢房,一时都陷入难堪的沉默。

  过了好些时候,人们听到了审问的声音:“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

  传来特务绝望的狂叫,混合着恐怖的狞笑。接着,渣滓洞又坠入死一般的沉寂中。

  听得清一个庄重无畏的声音在静寂中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江姐沉静、安宁的语音,使人想起了她刚被押进渣滓洞的那天,她在同志们面前微笑着,充满胜利信心的刚毅神情。听着她的声音,仿佛像看见她正一动也不动地站在刑讯室里,面对着束手无策的敌人。可是江姐镇定的声音,并不能免除同志们痛苦的关切。

  大概是江姐的平静的回答,使得敌人不得不重新考虑对策,讯问的声音,忽然停了下来。

  楼七室同志们焦灼的谈话又继续了。

  “又是叛徒甫志高!”余新江愤怒地骂了一句。他又问:“和江姐一道,川北还有人被捕吗?”

  “没有,就她一个。”

  “听说华蓥山纵队在公路上抢救过江姐,但是阴险的特务,前一夜用船把江姐押到重庆……”

  “哎——”人们痛苦地把惋惜之情化为一声长叹。刑讯室里又传来了声音,是徐鹏飞毒辣的笑声。

  “谅你一个女共产党,还制伏不了?你不愿讲,好嘛,我们帮你打开嘴巴。来人!”

  接着,传来一阵狼嚎似的匪徒的狂吼。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

  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

  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

  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

  “把她泼醒!再钉!”

  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负责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2段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得清一个庄重无畏的声音在静寂中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结合此句分析江姐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为什么说敌人的咆哮是“绝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