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①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②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③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④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⑤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⑥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以为号焉__________         ②便欣然忘食_________

③性__________             ④醉而退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置酒而招之

A. 而不能通其意    B. 渔人甚异    C. 于厅事东北角    D. 何陋

3.根据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 先 生 不 知 何 许 人 也  (标在主谓之间)

(2) 亦 不 详 其 姓 字      (标在动宾之间)

4.翻译句子。

(1) 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述上文中的五柳先生和《陋室铭》中的刘禹锡在情怀或志趣方面的相似之处。(不少于两点)

 

1.于是,就高兴的样子特别爱好已经 2.B 3.(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亦不详/其姓字 4.(他)喜欢读书,不要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很了解。 或:(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土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林竹林之类。 5.不在乎生活条件的简陋,追求宁静简单的生活;安贫乐道;不慕荣利;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乐观豁达。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其中“欣然”意思是高兴的样子。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或置酒而招之”和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A项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是结构助词,的,D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理解句子意思停顿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甚”是过分的意思,“俨然”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属”是类的意思。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五柳先生和《陋室铭》中的刘禹锡不在乎生活条件的简陋,追求宁静简单的生活,都做到了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节操,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 中

【宋】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注:①结茅:指建造简陋的房屋。

1.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

2.请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 “鸟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古诗中的“雁”,注入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本册教材中相关诗句,完成下面的仿句续写训练。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写的是失群的雁,寄托了杜甫渴望团聚的情怀;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是秋夜的雁,流露了               

                ”,写的是高飞的雁,表现了李白快乐豪迈的激情

【活动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第二十二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讲话中两次引用有关“雁”的诗句。一次是在讲话的开头部分:“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就好比是21只大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今天我们聚首雁栖湖,目的就是加强合作、展翅齐飞,书写亚太发展的新愿景。”一次是在讲话的结尾部分:“我期待并相信这次会议将为亚太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

同学李明对习主席将有关“雁”的诗句引用到讲话中的用意不太明白,请你为李明作个简单的解释。

 

【活动三】班级开展了一次以“护鸟”为主题的征文竞赛,准备向校报投稿,有一同学这样写道:每个清晨,小鸟伴着晨曦而来,【A】它们至少有十只以上,【B】它们在阳光下歌唱,在清风中飞翔。【C】我喜欢听它们悦耳的鸣声和飞翔的美丽身影,【D】有了它们,我的生活也充满了微笑和阳光。

该同学的片段中存在两个病句,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 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把自己身上带的五两银子都给了金老,而史进却只“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达嫌他“不爽利”,干脆不要他的银子,丢还与他,给他一个难堪。

B.武松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和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孙二娘;后又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缉捕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

C. 《水浒传》中的林冲开始是一再妥协退让,在火烧草料场后才奋起反抗,上了梁山。当晁盖等投奔梁山遭拒后,他火并王伦,扶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奠定了梁山英雄事业的基础。

D. 《水浒传》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小说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揭示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E.《丝绸之路》是法国作家彼得·弗兰科潘的作品。它为学者们的探索和批评打开新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个通过丝绸之路观察2000多年来人类文明进程的新视角。

(2) 后世如此评价花和尚鲁智深:“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山门醉打金身坏,俺是人间真菩提。”后世评价鲁智深是“人间真菩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 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则无败事

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 

⑤ 斯是陋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新颖传神的比喻来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 “萧敬腾演唱会”来到扬州,附近居民倾巢而出,场面十分壮观。

D. 韩国客轮沉没的西南海域海潮较急,海面掀起轩然大波,船体摇摆十分厉害,救助人员曾多次尝试进入船体内进行搜救,但均以失败告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