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位盲人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花园里,非常小心地栽培着花草。一年四季他 的花...

一位盲人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花园里,非常小心地栽培着花草。一年四季他

的花园里都是五彩缤纷的。有位路人问道:“为什么要种这些花卉呢?你又看不到。”盲人说:“因为有像你这样路过的人。你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花,会非常开心,会赞美,还会驻足和我聊天。这些对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阅读上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花卉天堂,惊艳路人 如果它们只是为我而绽放,这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人们都发自内心地喜欢它们,我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是盲人花匠乔·罗宾逊所说的一句话 乔·罗宾逊是一位住在英国达勒姆郡的77岁老人,二十多年前,他由于视力情况不得不辞掉了工厂的工作,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沉浸于花卉园艺的爱好中。不久前,在他院子里那些用数百朵花组成的作品,得到了许多路人的驻足赞美,并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而当他告诉人们自己其实什么都看不见时,大家都无法相信他竟然是完全失明的。虽然他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 如果你也有机会经过达勒姆郡克鲁克村庄,或许会看见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数百名路过的陌生人停留在乔·罗宾逊的梯田房子中,欣赏他正在绽放的“展览品”。这个由失明退休老人在前花园所创造的巨大的“花卉天堂”,以娇艳和芬芳惊艳了整个社区。虽然这位在二十多年前失去了视力的老人,永远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手工艺品,但和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生活的他,每天沉溺在自己“最大的爱好”中。 然而,和普通人一样,对于自己身体的缺陷乔也曾经在意过,他承认当路人以为他看得见时,自己会感到沮丧。“人们发现我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通常都会很惊讶。虽然我看不见颜色,但我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出它们是什么植物,我必须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完成这项工作。”正因对花艺的热爱,乔亲手设计了属于自己的花园,熟悉里面任何一个拐角,工作起来“畅通无阻”。 可以说,乔拥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生,除了5个孩子、14个孙子和3个曾孙之外,他还拥有数百棵植物,以及成千上万朵美丽的秋海棠。 “看”着小孩子们在自己打造的花园里玩耍,会让乔觉得非常骄傲。“他们有时会让我停下来,对我说花园看起来很漂亮。他们有时会问我要一些植物的插枝,还有一些我种的树。这些都是我能够做到的,因为那就是我的工作,让我很有满足感。” 不少住在附近的街坊都认为乔是“看得见”的,因为他的花园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带给周围的人们阳光般的明媚。不少路人纷纷停驻拍照,将这缤纷的一幕定格发布在社交网站,以便让更多人分享。 【解析】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出要求写出的主题是:路人的开心和赞美,对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围绕这个角度立意作文就很容易了。本作文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可拟题目为:花卉天堂,惊艳路人。写出人生的感悟,盲人花匠的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点睛: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而立意上,话题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

春意融融

乌黑的燕子、鲜艳的花儿、和柔密的细雨,都好像在诉说着“春天来了”。

我的老家坐落在城郊的山林边。老家的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平时难得回去,这个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来此感受正浓的春意。

①雨过天晴,我漫步在山林之中,只觉与自然相拥。②青葱的大树,碧绿的小草,春风温柔地拂过面颊。③放眼望去,满山流淌的绿,仿佛把人也染成了绿色。④我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倍觉神清气爽。⑤斑驳的阳光欢快地跳跃着,清脆地鸟鸣声此起彼伏。⑥无奈的是平时沉重的课业负担,让我的身心得不到舒展。

(1)第一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哪句话与中心不符?请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自由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了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小萝卜头是个九岁多的孩子,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他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两年前妈妈给他缝的,现在穿起来仍有点嫌大。他太不肯长了,只像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手又薄又小,脚也只有一点点大,可是他的头却发育得比较正常,和身子不相称,显得异常大。看见他的人,都爱摸着他可爱的脑袋,叫他“小萝卜头”,连爸爸妈妈也这样叫他。

现在,小萝卜头要走了。成岗的脑海里,又闪现出那些难以忘怀的印象……

“你看!这是我画的。”小萝卜头把一张纸从门洞里递了进来。“你留着吧。做个纪念。”

一张鲜明的水彩画。顶上是一片蓝天,过多的颜色,把天空涂得浓浓的。下边是金黄的山,翠绿的森林,山头上露出半个大太阳,放射着耀眼的红光。角上写着两个丰满的字:“黎明”。

孩子的画不太高明。可是,气势很大,蓝色、红色、金黄和翠绿,挤满了画面,把一张纸装得满满的。他的笔锋充满了炽热的渴望自由的强烈感情。

“纸小了,画不下来。”小萝卜头申明着,他幼小的心里,蕴藏着无限的抱负。

  成岗被这幅象征着自由和春天的画激动了。

    (选自《红岩》,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文章围绕“小萝卜头”,写了哪两件事?

2.“小萝卜头”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他的命运,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词句。  

(1)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故意”和“骄傲”

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此时小萝卜头“思”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给这个选段拟写了标题“自由”。试分析此标题的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桌与案

马未都

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桌与案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

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如果我们说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拍案惊奇是惊讶,拍桌子瞪眼是愤怒,它表达的情绪不一样,这是它的精神层面。

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

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如果在桌子上看,手卷打开时,它的轴很容易滚到桌边,你一把没抓住,它咣当就掉下去了,很可能就被撕破了。但你在翘头案上看,轴滚到案子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古人的生活非常讲究,连看画都要设计一个小小的机关。翘头的部分既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变化,又有实际的功能。

由于案子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低。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桌与案从功能上讲,差距不是很大。比如我们有条桌就有条案,有画桌就有画案,有书桌就有书案,有炕桌就有炕案。但有饭桌,却没有饭案。因为吃饭这件事虽然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但从精神层面上讲并不重要。过去古人从文化上还比较鄙视吃,觉得天天去谈吃,层次太低了,得谈点儿文化,谈点儿梅花、竹子,才比较雅,所以,吃饭我们就在桌子上完成。

                      (摘自《读者》2016年第14期,有删改)

【材料二】

条案上的装饰

除了家具,厅堂内各种装饰物的陈设,也是体现厅堂特色的画龙点睛之物。一般而言,装饰物体现在条案和挂画上。条案上往往摆放的有香炉、烛台、花瓶、插屏、植物等。时代近一些的则镶一块玻璃水银镜。

在北方家庭,条案上还放置掸瓶和帽筒,都是瓷器,一个插鸡毛掸子,一个架官帽。南方一些地区习惯在条案上祭祀先祖,或摆有神龛。

在文人雅士的条案上,多是表现文人志趣的精巧之物,也更为贵重。例如瓷器、观赏石、钟表、青铜器、太湖石等,彰显主人的时尚品位。

(选自新浪新闻中心《厅堂:中和礼制下的中庸文化》)

【材料三】

1.材料一围绕“桌与案”,介绍了哪些内容?

2.材料一中提到“《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加点词语“一般”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般而言,装饰物体现在条案和挂画上。

4.某位同学特别欣赏文人雅士,他看了材料三中的图片后有些疑惑:从哪里可以判断它是案?我在这个案上放些什么装饰物比较好呢?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走上前解答他的疑惑。

 

查看答案

【甲】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乙】

古梅

[宋]范成大

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初古木久历风日致然。详考会稽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余尝从会稽移植十本,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其自湖之武康所得者,即不变移。风土不相宜,会稽隔一江,湖、苏接壤,故土宜或异同也。凡古梅多苔者,封固花叶之眼,惟鏬隙间始能发花。花虽稀,而气之所,丰腴。苔剥落者则花发仍多,与常梅同。去成都二十里有卧梅,偃蹇十余丈,相传唐物也,谓之梅龙,好事者载酒游之。清江酒家有大梅如数间屋,傍枝四垂,周遭可罗坐数十人。任子盐运使买得,作凌风阁临之,因遂进筑大圃,谓之“盘园”。余生平所见梅之奇古者,惟此两处为冠。

(选自《梅兰竹菊谱》,中华书局2014版)

[注释] ①会稽:地名,指浙江绍兴一带。②樛(jiū)曲:曲折,弯曲。③鳞皴(cūn):像鳞片一样的皱纹。④鏬(xià)隙:裂缝,缝隙。⑤丰腴:形容花朵丰肥 。⑥偃蹇(yǎn jiǎn):高耸。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梅雪争春/未肯降    B. 又有苔/须垂于枝间

C. 盖/别是一种    D. 好事者/载酒游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长数寸________                (2)初古木久历风日致然_________

(3)花虽稀,而气之所_________     (4)丰腴妙 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余尝从会稽移植十本,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

4.甲、乙两文兼美趣、情趣和理趣为一体。甲诗中运用了拟人和(1)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梅雪争春,突出了梅雪各有所长,告诉我们 (2)_________的道理。乙文写了三种古梅,其中“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形象地写出了苔梅 (3)____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古梅的 (4)____之情。

 

查看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的图标融入了诸多元素:书法字体、字母变形、汉字变形、古典诗词。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元素,说说这个图标的设计创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