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诗文原句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

用诗文原句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9)古诗文中有许多自然风物的描写,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月下美景,又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的雪中奇景。

 

白露为霜 悠然见南山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西塞山前白鹭飞 却话巴山夜雨时 衡阳雁去无留意 断肠人在天涯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庭下如积水空明 天与云与山与水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处注意“悠”“庇”“鹭”“竞”等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伸出你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可以让自己的风度更优雅;伸出你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刘邦,字季,为人隆准、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初为泗上亭长,单父人吕公,好相人,见季状貌,之,以女妻之。

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季酒,夜径泽中,有大蛇当径,季拔剑斩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赤帝子杀之!”因忽不见。刘季亡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数有奇怪;沛中子弟闻之,多欲附者。

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国可乎____________(2) 往往语_____________

(3)尉果广__________(4)刘季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以及“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都能表现陈胜的谋略。

B. 甲文中“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C. 甲文中“扶苏以数谏故”和乙文中“沛令欲以沛应之”两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用法也相同。

D. 乙文指出刘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可以表现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4.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刘邦虽然起义的最终结局不同,但他们起义之初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却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何妨“小确幸”

①美食、睡到自然醒、朋友的温暖祝福……这些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被称为“小确幸”。近年来,“小确幸”很受年轻人追捧,他们常常是在梦想遇挫之后,发热的头脑或者如火的热情开始降温,便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小确幸”。

②最初,“小确幸”是被各方肯定的。毕竟关注确切的幸福,意味着珍惜当下,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不过,最早流行“小确幸”的台湾,今年以来却传出不少批评的声音。有人认为,很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没有远大的目标。如果年轻人耽于“小确幸”,不思进取,将损及台湾未来的竞争力。

③当然,担忧者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先生。他们担心,理想遇挫的年轻人,是通过生活细节寻找自我存在感,从而迷上“小确幸”;他们担心,如果最具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失去朝气,安于现状,个人的“小确幸”将演变成社会之“大不幸”。而年轻人大都不认同老先生们,他们认为“小确幸”不过是闻到雨后草香的片刻欢愉,享受几秒整理干净衣服的惬意宁静,哪能产生那么大的毒副作用?

④这场对话不仅有隔着“代沟”的误解,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同样是开咖啡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追根溯源,“小确幸”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却并非自村上始。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便很有“小确幸”的味道。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小确幸”本身没有所谓对与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⑤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态度。一是“逐求”,追求名利以及一切物质享受;二是“厌离”,厌离人世;三是“郑重”,“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按照这种区分,逐名求利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如果处于“厌离”状态,理想遇挫,心灰意冷,“小确幸”则只是精神麻醉剂,以点滴小欢愉,忘记人生的无聊和痛苦,那么老先生们将不幸言中。但是,“小确幸”也可以是“郑重”的。“郑重”两字用得极好,既有认真珍视当下、抓住一切机会之意,也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之心。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

⑥倘能进入这样的人生状态,不仅青春无悔,遭遇的所有挫折也都是值得的了。

                                  (选自2014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观点。

2.请简要分析第⑤小节的论证思路。

3.文章第④小节提及林语堂有何作用?

4.下列哪种生活方式不是作者认可的“郑重”的“小确幸”?【     】

A. 某日,小李情绪低落时,见到一朵向日葵正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开放,他的心情豁然开朗。所以至今,小李都很喜欢向日葵,每次看到向日葵,都会驻足欣赏一会儿,享受心里的“小确幸”,再启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B. 现实生活中,小王常常失败,很偶然的在一次网络游戏里,他遇上了几位网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小王带来很多快乐。为了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小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C. 老张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在一家私企工作,工作踏实但压力也不小,但他每天回家后便立刻忘记工作上的烦恼,享受家人相聚的天伦之乐。

D. 苏东坡终其一生为国效力,但他也非常享受生活,常能吟诵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诗句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主人范钦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乾隆帝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

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制定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女性不能入阁,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

范钦原藏书籍7万余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遗憾的是,虽然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公元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民国初,又有人指使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大量的藏书,运往上海倒卖。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保存下来的图书,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其是为数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种和明代科举录370种,是研究中国明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现在的天一阁已成为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1.相对《天一生水》一文对天一阁的介绍,本文又作了哪些补充?

2.结合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分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天一生水》,完成下列小题。

天一生水

袁坚 王玮

①我恍惚看见自己又走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当中,这些夹杂青砖黑瓦的老式民居一间一

间地向我身后隐去,小巷的延伸曲折而又悠长。时间应该是江南的梅雨季节……

②江南是一个偏安于时间逻辑之外的存在,兀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流传总是有着

种种的缘由。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有关于一座藏书楼以及藏书的故事了。

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在巷子里晃来晃去,漫无目的的,有一种游荡的感觉。

④巷子的尽头兀自立着一座深宅大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很有些气势。斑驳的木门和廊柱表示了这座宅院年代的久远,而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逝去的存在

⑤这座宅院有着一个一度让我十分费解的名字,叫作“天一阁”。据说,里面放着一些谁也不许看的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绣芸的故事是我在无意间得到的。大体的意思是:她是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因为想读一读天一阁里的书,竟要知府作媒把自己给嫁进了范家。结果是最终也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年纪很轻就死了。

⑥我一直不明白钱绣芸执意要嫁入范家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也不知道这一楼藏书对她而言究竟有多么的重要。也许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对书籍无以化解的心结?或许只是为了三生石上曾经有过的一个旧梦?我说不清楚。

⑦终究她还是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把自己嫁进了范家,嫁给了这座楼里藏着的书,或是藏着这些书的楼。

⑧雨季的春天总是有些迷惘,过冬的树叶到了该离去的季节,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落在地上,浸湿,无声无息地腐烂……

⑨据说这座宅院的主人一生唯一的嗜好只是藏书,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两份由后代的两房挑选:一份是万两白银,另一份则是需要耗费大量钱财保存的一楼藏书。他的长子开口选择了后者,于是范钦便心满意足地死了。

⑩为了保存这些藏书,范氏的族规采取了当时最严厉的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也许钱绣芸的愿望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得逞,她所做的一切终究也只能是一种徒劳。因为藏书的原始动机到后来已经变得不再单纯,藏书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一种膜拜、一种荣耀。在此之下,其余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一个女人的愿望则更不重要。

雨季里,床底下线装书潮湿的霉味继续加剧,除去这些霉味变成了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泛黄的书页常常会让我有一种恍恍惚惚的不真实感,好像隔了很久以前的阳光,在黑暗中摇曳,散发……

有关于钱绣芸不能登楼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族规中当时已有一条禁止女子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在当时已属旁支,没有权力登楼。钱绣芸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或许根本就不愿意想。她在范家的日子里所抱的一线希冀,是希望也许终有一天,这些门会因为这个“也许”而一扇一扇地打开……

钱绣芸终于死了。终于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死。纤弱的生命周旋于对天一阁的深深渴求,就像翻飞在梦想边缘的纸鸢,竟是那么脆弱。虽然,她已经走得离这座楼这么近……

雨季过去了,脱去了冬叶的树木在阳光的气息下变得茂盛,白云在空中飘荡,野草在雨水浸泡过的朽木上开始疯长……晒书的工作也到了最后,这些陈年旧书将最后在阳光底下晒上一遍,收回床底,等待来年。

终于,不经意间我触动了冥冥之中的玄机,天一阁名字的来历竟然长久以来就一直隐藏在自己的身边。全部的意思就来自于《易经》中的八个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秘咒的所有含义只不过是借水防火,来免除历代藏书者的最大忧患,仅此而已。

原来如此!那一次,几乎偷去了天一阁一半的珍贵书籍,藏书的失散,从此开始了。范钦的这句秘咒,防住了火,防住了登楼的脚步,防住了钱绣芸,却终究没能防住小偷的手。钱绣芸哀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愿望,小偷却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藏书楼的楼板上只留下了小偷吃剩下的一堆枣核……

过冬的树叶始落殆尽,这些飘零的落叶带着昨日的旧梦在慵懒的春风中轻舞飞扬着,好像隔了遥远的时光再看回去的样子,像似一本断了线的线装书,轻轻地一扯,就散了,只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

岁月在时光的飘荡中继续地延续,曾经的一切都渐渐地散落了,散落在逝去的流逝中。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天一阁的三个十分费解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

3.本文语言很有特点,有些语句里的词语在对比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结合语境,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进行赏析。

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藏书楼上的楼板上只留下了小偷吃剩下的一堆枣核……”这一细节描写交待藏书丢失的原因,与天一阁的森严壁垒开成鲜明对比,讽刺了范钦起名“天一阁”也不能免除忧患。

B. 第四段的划线句作者用“存在”“逝去”这两个词语语序的变换、拟人手法,表现没有生命的石狮子对宅院、人的命运的漠视,意图表明作者明知时间会流逝但仍对这种种命运无法忽略的喟叹。

C. 本文作者借慨叹钱绣芸的命运,思考天一阁的命运,对于钱绣芸的做法给予了一定的质疑和讽刺。

D. 文中多次描写江南的雨和落叶,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也烘托了钱绣芸以及天一阁结局的遗憾,使作者的思考显得愈发厚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