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珍贵的书签 曹彦军 我从上小学时起,就喜欢书签。这源于...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珍贵的书签

曹彦军

我从上小学时起,就喜欢书签。这源于父亲的熏陶和指引。

父亲酷爱书刊,目前还珍藏着他在沈阳军区工作时的一些书刊,包括封面发黄的《红旗》杂志。记得有一天,父亲用大金鹿车子送我到寄宿的学校,路上问我:“你知道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我说是父亲起的。他说:“是。但你应当理解你名字的含义。彦,是有文化的意思;军,是武装的意思。两个字加起来,就是有文有武。”他还把“彦军”两个字写在一个小书签上送给我,希望我常常看到,成为一个能文能武,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也许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书签有种特殊的喜爱。

书签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牙黎,即象牙制成的书签。后来逐步演变成夹放在书中的小薄片。它最原始的功能就是帮助读者记下看到的页码,比寻找折叠起的书页要快,又不因折叠次过多而损害书页。省时、省力与保护书籍两不误,集“快记与保护”功能于一体。

书签的种类很多,花样千变万化。我搜集的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类的名人名言书签,四大名著方面的香木书签,郑板桥书画的书签。还有一些山水风光、菊花蝴蝶、花鸟虫鱼、建筑艺术等类的硬板纸书签。从书签的材质上来说,也是非常繁多。我见过的印有金箔经的金属书签,算是最昂贵的。

我有一枚极具收藏意义的书签,就是《曹口村志》里的书签。我是在2014年第九期《中国地方志》上刊登的一则新书介绍里发现《曹口村志》的。这部书由曹恒顺、牛光芝夫妇主编,方志出版社出版,并于2014年8月重印。这在书报界,特别是史志界是十分罕见的一个喜人景象。《中国地方志》介绍道:该村志为精装16开本,33万字。它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真实记录了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2012年底,645年间曹口村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目前,《曹口村志》已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当我找到这部书时,首先吸引我的就是一枚精致的书签。它约有15厘米长,6厘米寛。顶端系着一段薄薄的亮丽的红丝绳,鲜艳而优雅。它的特异之处还在于,在这样一块小小的天地里,用简短的语言,把一个村庄600多年的历史概括得淋漓尽致。“从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做皇帝,到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645年间中国农村发生了什么?”语言风趣、大胆而又不失尊重,一下就调动了我想读它的激情。有人说:书签是书籍的眼睛。我觉得,《曹口村志》的书签,更像是一本书的心脏。它把一枚书签的实用性、观赏性、思想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观察和透视《曹口村志》的窗户。

书签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只是近年来的事。书签的数量比起邮、币、票、卡来,还是少得多。方寸书签如一面镜子,窥千年文化,映百态人生。展卷读书之余,欣赏这精美的艺术书签,平添了许多情致和乐趣。

小书签虽然不属于用来增值的货物,但它的真正价值,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了的?在我的珍藏中,它占据的不仅仅是一席之地,而是极为重要的位置。

1.文章通过写“我”对书签的特殊感情,引发出对书签的描写,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我”对书签的特殊感情→①______ → 书签的起源→②_______ →③_______

→书签引发的思考

2.请结合文章第二段的内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3.结合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4.以“珍贵的书签”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我”名字的寓意 书签的种类多“我” 2.(1)根据“父亲酷爱书刊,目前还珍藏着他在沈阳军区工作时的一些书刊,包括封面发黄的《红旗》杂志”一句可看出父亲爱读书,爱惜书。 (2)从父亲送“我”去学校可看出父亲关爱孩子。 (3)从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及名字的寓意可看出父亲对“我”充满期待。 3.(1)书签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书签折射出人生百态;(3)书签为 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致和乐趣;(4)我们要传承书签文化,将书签传承下去。 4.以“珍贵的书签”为题,一是实指,指“我”收藏的那枚书签非常珍贵;二是指书签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为生活增添情致和乐趣,所以非常珍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节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先写“我”对书签的特殊感情,然后写“我”名字的寓意,接着写书签的起源、种类多、“我”收藏的书签,最后写书签引发的思考。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仔细阅读文章第二段的内容,从“父亲酷爱书刊,目前还珍藏着他在沈阳军区工作时的一些书刊,包括封面发黄的《红旗》杂志”一句可看出父亲爱读书,爱惜书;从父亲送“我”去学校可看出父亲关爱孩子;从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及名字的寓意可看出父亲对“我”充满期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语段,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是一篇文章具体记叙的主要材料。文章详写部分常常是重点语段,是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是“我”收藏的书签以及书签带给“我”的启示,说明书签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人生百态;书签为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致和乐趣,我们要传承书签文化,将书签传承下去。 4.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思想内涵,以“珍贵的书签”为题,不仅点明写作的内容:“我”收藏的那枚书签非常珍贵,而且点明主旨:指书签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为生活增添情致和乐趣,所以非常珍贵。 点睛: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之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昔人已乘黄鹤去,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3)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5)《雁门太守行》中把来势凶猛的敌人比作天际突起的乌云,用浓墨重彩的色调描绘战争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90周年之际,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优  孟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马也。”王曰:“寡人之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剂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释】①故,旧,有前辈等意义。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②楚庄王(公元前613--591),楚国第22代国君。③席衬垫着它,不让它着地。④争:通“诤”,规劝。⑤薄:薄待。⑥题凑:木头的头向内,围着棺材。⑦穿圹:挖墓穴。⑧负土:背土筑坟。⑨剂:调和。⑩衣以火光:在火光的照耀下。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惊/而问其故    B. 臣/请以雕玉为棺

C.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D. 无令/天下久闻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丧 ____    (2)贵 ____    (3)过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优孟为什么能劝谏成功?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光好

五代·和凝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蓣叶软,杏花明,画船轻”点明了写作此词的时令是春季。

B. 本词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出现的送别场面。

C.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一句主要是对江上景象的描写。

D. 下阕“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二句,写尽春光舒缓荡漾之状。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运用白描的手法,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将春日所见之翠荷、红杏、鸳鸯船歌交相呼应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B. 全词运用明艳的色彩,明快的语调来描绘,多选取鲜丽明艳的意象。

C.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一句对仗工整,完美地展现了春日的江上景色。

D. 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红粉”指代沿河的落花,“南浦”则指代送别之处。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来月中有嫦娥、桂树、玉兔的传说,寄寓了人们许多难以说尽的心灵图景。是什么,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为什么,有关中秋佳节的种种民俗,都与一轮明月有关?圆与缺之说,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层思考。

A. 又似一颗跳动的心脏,包含了很多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B. 又似一颗跳动的心脏,包含了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C. 又似一颗包含了不少的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的心脏。

D. 又怎能不像包含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的心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神经细胞通过某种物质发出睡眠或清醒的信息。

②人的睡眠和清醒像动物一样,是由隐藏在下丘脑的一小串神经细胞控制的。

③冬眠时,动物的生命几乎停顿,它不吃,不喝,不动,体温下降,能量消耗下降到最低水平。

④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对执行遥远的星际考察任务的宇船员进行人工休眠。

⑤因此,如果破译了这一小串神经细胞分泌出的神经物质的信息,就能人为地控制休眠,就像控制生命的发条一样。

⑥动物冬眠就是这一小串神经细胞发出冬眠指令后实现的。

A. ②①⑥③④⑤    B. ④②①⑥③⑤    C. ②①④⑥③⑤    D. ④③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