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那个展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水晶饰品。...

现代文阅读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那个展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水晶饰品。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拿着一个紫水晶笔洗向参展的客人们展示。他打开一个小型的强光电筒,将光束对准了那个水晶笔洗,它顿时迸发出了迷人的光泽。我欣赏着那些美丽的水晶饰品,不由得想起一个与水晶有关的故事。

  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

  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他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但他却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在小男孩看书的时候,他也继续看自己的书。

  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

  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

  其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

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

那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

  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

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

  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

  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怎么还差6毛钱呢?”

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

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

  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

老者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

他一边说着,一边找来一张报纸将那套《安徒生童话》包好。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奔跑起来。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彩。

  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一块块水晶吗?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光(    )   (2)脚(    )  (3)蝉(    )  (4)然(    )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2)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离开小书店。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彩” 。

4.为了买那套《安徒生童话》,文中的小男孩做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通读全文后,结合文题,请你概括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6.仔细阅读文章结尾段,作者说“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请你说说这“水晶般的心愿”有什么含义?

7.这篇文章语言朴素平实,字里行间倾注着真挚的感情,贫困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虽然贫穷,但内心是富有的。请谈谈你读过本文后的感悟。

 

1.(1)shù (2)qiāo (3)tuì (4)huǎng 2.(1) 指老者很有耐心,没有嫌小男孩麻烦。 (2)指小男孩留恋店里的书,舍不得走。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心情比作晴朗的天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后的欢畅兴奋的心情。 4.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捅过蜂巢,还在草丛里捡了一块“水晶石”。 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坚持不懈、肯吃苦、勇往直前、坚强乐观的孩子。(意对即可) 5.文章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点明文章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 6.“水晶般的心愿”有两层含义:一层指“我”追求理想、渴求知识、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如水晶般纯洁的心灵;一层指老人善良慈祥、同情关心下一代、并能用实际行动鼓励年轻人求知,同时也是一种呼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7.示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老人那颗善良慈爱的心就像水晶一般,圆了孩子的读书梦,呵护了少年纯洁的心灵。(符合文意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此题中“束”容易误读作“sù”,作答时一定要注意。“跷”正确的读音是一声。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不厌其烦”一词突出了老人的耐心;“依依不舍”写出孩子不愿意舍弃这本书,但无钱。 3.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从“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小男孩的兴奋心情。 4.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以及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可以看出小男孩为了买书所做的种种努力,说明他是一个肯吃苦,有恒心的孩子。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5.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处于不同位置的文章作用也有所不同,其次分析段落在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本文开篇点题,结尾深化主题,并且首尾呼应。 6.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水晶般的心愿”既指“我”对生活的热爱和纯洁的心灵,深层含义则是指老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鼓励,指的是老人的爱心如水晶一般。 7.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可以从老人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的角度写出自己的感悟,语言要简洁通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发解,明清时乡试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使(                  )      ②知人之名著(                  )

2.翻译句子: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3.除了刘宣外,选文中的卫使、刘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分别说说这两个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选自《            》 ,作者柳宗元,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水清冽 (                )       ②为为岩(                  )

俶尔远逝 (                )       ④往来翕忽(                  )

3..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开始“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谭”,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来详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这样写有何作用?

4.第二段从对鱼的描写中可见潭水的什么特点?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5.文章开头作者发现小石潭而“心乐之”,进而看到潭中游鱼来来往往又觉“似与游者相乐”,而第四段却又感到“悄怆幽邃”,你如何理解作者这种心境的变化?

 

查看答案

(1)                 ,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2)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杜甫的《望岳》中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也是诗人的自我期许,展示青年杜甫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5)《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官兵戒备森严,显示不可侵扰的气概,给人无比威严之感的诗句是:                                     

(6)《天净沙 秋思》中写天色渐晚,正面抒发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情切的句子是:        

      ,                      。

 

查看答案

补全成语:

神色张(  ) 酒楼茶(  ) 无动于(  ) 与日(  )增  狼狈不(  ) 闲聊神(  )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务(    ) 拮(    ) 褴(    ) 阔(    ) 眼(    ) 外(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