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言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下列文言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近益,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①益;逐渐         ②习:习惯        ③稍:渐渐         ④狎:美丽而不庄重

 

D 【解析】试题分析: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曲径通幽处,                      ②                     ,自力者也。

③居高声自远,                  。  ④移舟水溅差差绿,                 

            , 芙蓉向脸两边开。   ⑥无情有恨何人觉,                 

           卷舒开合任天真。   ⑧出淤泥而不染,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叱zhà(   )风云     ②深suì(   )    ③(   )良 

④zhé(   )伏         ⑤璀càn(   )    ⑥(   )危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校名。

(1)“洪荒之力”是2016年网络流行词之一。2016年8月,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杀出重围”、晋级决赛。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以一句“我已经用尽洪荒之力啦”红遍神州。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显示国人在过去一年中“状态很拼”。掀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也曾有过许许多多用尽“洪荒之力”的往事,请以“那一次,我用尽了洪荒之力”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事件的过程清晰,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2)紫苏炒黄瓜,本来两个食材单独吃都很棒,但是菜里放了很多辣椒,导致紫苏和黄瓜的味道都消失不见了,留下的只是辣,舌头麻麻的,在张口伸舌的瞬间,完全忘记了紫苏和黄瓜的味道,慢慢地,人越来越喜欢追求纯正的原味了。食物如此,生活亦然。请以“本真的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满井游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丙】西湖最盛,为1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2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3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应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西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3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为:是。②岚:雾气。③夕舂:夕阳。

                                                   (选自《春游西湖》)

1.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土_______②泉而_______③岸芷________④竟不忍________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初春时节去满井所见所感:山娟水明,杨柳青青;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B. 【乙】文侧重写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洞庭美景。此情此景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C. 【丙】文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再到断桥至苏堤一带以及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D. 【甲】文写景笔法简练,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给人以清新明媚之感,【乙】文多用四字短句,明快有力,景物充满活力,【丙】文写景虚实结合,大多杭州人没有注意到欣赏西湖美景的最佳时间,同时也体现了写景人独到的审美情趣。

 

查看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⑥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结合选文③段内容,分析王阳明“格物”失败的原因。

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4.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简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