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子仪大度 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

子仪大度

汾阳王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公笑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拜服。

鱼朝恩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汾阳王:郭子仪,封汾阳郡王。②伊、霍:伊尹,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之命辅佐昭帝。二者皆是历史上的名相。③尔曹:你们。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这三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麾下将吏出镇来 / 蒙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 鱼朝恩修具邀公 / 予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 言将不利公 / 一食尽粟一石(《马说》)

D. 子仪不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与朱元思书》)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仪告所闻

A. 策之不其道(韩愈《马说》)

B. 无从致书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 一战(左丘明《曹刿论战》)

D.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左丘明《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郭子仪的过人之处以及带给你的启示。

 

1.B 2.D 3.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 4.过人之处:府门大开,坦荡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无从谈起;带少数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鱼朝恩。启示:为人坦荡,以德服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选自《智囊》 作者:冯梦龙 年代:明 【参考译文】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他的府门经常大开,任凭人们出入并不查问。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任藩镇之职来府中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妆,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后来有一天,家中子弟们都来劝谏郭子仪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子弟们继续劝说,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他们说:“大人功勋显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们觉得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我这样做是你们所考虑不到的。而且我们家由公家供给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费用,位至极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们家围墙高立、门户紧闭,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报复,就会编造我们种种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状,如果有贪功害贤之人从中陷害成功,我们家九族人都将化为齑粉,后悔莫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这番话说得子弟们一个个拜服不已。 鱼朝恩曾经备下酒宴请郭子仪,有人说这是鱼朝恩想害郭子仪,部下们听说后,都愿意穿着铠甲随从而往。郭子仪不同意,只带着几个家僮前往赴宴。鱼朝恩问道:“为什么您随从的车马这样少呀?”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给他。鱼朝恩惶恐害怕地说:“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辞”分别是“辞行、辞别 / 托辞、推辞”的意思;B项“尝”都是“曾经”的意思;C项“或”分别是“有的人 / 有时”的意思;D项“许”意思分别是“同意、允许 / 表示约数,左右”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D项和例句中“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A项是“按照”的意思;B项是“来”的意思;C项是“凭借”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虽”是即使的意思,“疑”是疑问、疑虑的意思。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感悟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郭子仪的过人之处在于坦荡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无从谈起;带少数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鱼朝恩。从中可以使人明白为人坦荡才能以德服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2.颔联中“仍”字用得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格列佛所到达的“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

C.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大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他最后一次出游到达“慧骃国”。

D.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4)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淡定与从容”,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材料组已收集了一些材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元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电话要求你往银行账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预防电信诈骗、增加对这类诈骗的了解,宣传组编写了一张知识卡片,请你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将其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清楚)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①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②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有一只乌鸦很仰慕那些在屋顶笼子里寻吃的白鸽。为了让自己跻身白鸽群,它便将黑羽毛染成白色,偷偷地混进白鸽群中,寻找食物。

那群白鸽都以为乌鸦是其同类,让它一起住一起吃。

有一天,乌鸦在吃食物时,突然哇了一声。身份终于暴露,被那群白鸽给赶了出去。

在伤心之余,乌鸦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昔日与它一起飞翔的乌鸦都认不得它了。乌鸦怎么会是白色的呢?于是它又被这群乌鸦驱逐出族类。

最后,这只乌鸦走投无路,投海自尽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