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它们跋山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它们跋山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

B. 不必因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而对当地生态平衡感到担忧,因为大自然会适时进行干预

C. 当老师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时,我不以为然,但看到险峻的地势与湍急的水流后,我不禁暗暗紧张。

D. 长城逶迤而下,把自然原本存在的美的节奏明显地点示出来,原来完全自在无情的自然被赋予了人的判断。

 

C 【解析】试题分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与语境不符。应该改为“不以为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如墨黑云翻涌而来,混xiáo( ① )了天与水的界限,天空酷( ② )狰狞的面孔,豆大的雨点打得( ③ )细柔嫩的草叶颤抖不已,又困住了急于áo( ④ )翔的雏鸟,只有梧桐执( ⑤ )地兀立着……风停雨歇,此时的西湖呈现出另一番风景,水天相映,一碧如洗,可与西子相pì( ⑥ )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它酸,拿到甜的又会埋怨其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高铁技术的博物馆

喻思娈

①2008年1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正式开通,历经三年多,京沪高速铁路这条长达____千米的巨龙横空出世,成为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道以其在工程项目上的一系列创新,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②京沪高速铁道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涉及机械、土木、电子、电气、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技术难度和复杂性、特殊性堪称“高铁技术博物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京沪高速铁路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跨越既有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通航河流215处,全线桥梁比例达到80.4%。这些桥梁有些跨度大,还要穿过深水区,如何承载设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列车安全通行,成为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

③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铁跨越的诸多大桥中的一座,该桥梁也是沪汉蓉铁路的越江通道,同时搭载南京双线地铁,为六线铁路桥。沪汉蓉铁路客车设计行车时速是200公里,地铁行车时速是80公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达300公里,最多同时要通行六列列车,速度也分三种。“一个火车头重220吨,一列货车重5000多吨,一节客车车厢也有1000多吨重,同时通行6列,这对铁路桥的荷载要求很高,建设设计难度非常大。”铁道部原副部长、京沪高速铁路公司原董事长蔡庆华说。

④为达到桥梁的荷载要求,科技人员连续攻关,研发出了具有高强、高韧、焊接性能良好的新钢种,解决了桥梁的建设钢材难题,也为中国铁路钢桥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基础。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也在世界桥梁史上创下体量大、跨度大、荷载大、速度高的“三大一高”四项第一。

⑤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至蚌埠间,创造了运营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486.1公里每小时的世界纪录,这一记录的取得,离不开高速动车组在整车气动性能、转向架、长编组双弓受流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

⑥京沪高铁时速达300公里,让两地间火车的行驶时间缩短至5小时以内,大大缓解京沪沿线地区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列车高速运行如何保证不脱轨?遇有突发情况,车辆如何制动?京沪高速铁道工程在列控系统、系统检测及高铁运营管理上的创新,保障了高铁的安全运行。

⑦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说,京沪高铁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上都很优秀,即便持续高速运行,指标也领先世界。比如,制动快。京沪高铁动车组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如遇紧急制动,制动距离为3786米,仅需1分钟左右,可满足动车组安全平稳停车。比如,防脱轨。即便在486.1公里每小时这种极限速度下,高速列车脱轨系数仍在可控范围内,还有余量。再如,智能化。高速动车可根据不同的故障设定模式,自我诊断、自动报警或保护,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主动防御能力。举例来说,司机只要没有按时踩踏车内的“司机警惕装置”,该按钮就会发出警示,如果司机在几秒钟之内没有做出回应,列车会自动停车。

⑧何华武说,京沪高铁充分考虑了运营中的各项安全问题。此外,京沪高铁的安保标准也很高。全线铺设2.85米高的防护网,共设置地震监控点31处、风速监测点167处、雨量监测点50处,严密监视“天地”动向。

⑨截至2014年底,京沪高速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79亿人次,客运量逐年攀升,由2011年日均13.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日均29万人次,项目开通三年即实现盈利。

⑩据介绍,全社会货运量中,铁路运输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我国物流成本很高,京沪高铁开通大大释放了货运空间,有助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蔡庆华说。他还表示,京沪高铁还将带动沿线投资增加、繁荣服务业,拉动数以亿计的效益,京沪高铁的隐形效应将逐渐凸显。

(节选自《人民日报》)

1.第①段中画线句中 “目前”一词能否去掉?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3.文中第⑨⑩两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4.结合全文,列出建成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那一扇门

周海亮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选自《经典小小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

2.分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说“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

4.本文以“那一扇门”为题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④童儿:年轻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记言之虚  (2)也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3)二子之曰  (4)无水以溉

2.下列各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功百倍常      多会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B. 夫何远有        蹴尔而与(《鱼我所欲也》)

C. 患无水溉        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 先生作翻车      屠奔倚其下(蒲松龄《狼》)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2)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4.文中的马钧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