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众说纷纭谈古诗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吴晶 ①满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众说纷纭谈古诗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吴晶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

3.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的剖析,其作用是什么?

4.结合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网友评论,联系你学习古诗词的经历,谈谈你对“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问题的看法。

【资料链接】:爱上评论•诗词大会粉丝团成员留言

网友“似水在流年”: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根和标识!

网友“夏有”:理解古典诗词,融到自我人生,是最有意义的方式,这次大赛为此做出了努力。

网友“小陈”:《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适合全家观看的节目,如果能形成全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氛围,是乐事一桩;如果成了考孩子、徒羡慕,则可能会给孩子们形成阴影。希望大家善用资源,让诗文带来好心情。

复旦附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1.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只止于背诵,还应用心感受并发扬传承诗意之美。 2.(1)文章第一段举了广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一例子,引出本文探讨“何为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话题。(2)文章第五段列举了“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一系列节目受到关注及热评的例子,突出了节目对唤起当代人们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3.将“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积极意义和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对比,引出下文探讨的话题:中国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4.第一层:着眼于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基于自身的学习体验,思考较深入、全面。 示例一: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传统,更有着典雅的语言,优美的韵律,真挚的情思。品读古诗词,我们不单要背诵,还要用心去感受它的诗意美,因为这能让我们更有书卷气也能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第二层:能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基于自身的学习体验,思考面较窄。 示例二: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积极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学习古诗词,我们不单要背诵,还要感受它的诗意美,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第三层:只转述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或只谈自身的学习体验,缺乏思考。 示例三: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积极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示例四:学习古诗词,我们不单要背诵,还要正确书写,多读多记多背。 【解析】 1.试题分析:所谓“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实际上就是提取文中的中心论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举例论证的方法(例证)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找到举例论证的方法的语段。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谈作用。例如:(1)文章第一段举了广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一例子,引出本文探讨“何为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话题。(2)文章第五段列举了“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一系列节目受到关注及热评的例子,突出了节目对唤起当代人们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3.试题分析:题干: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剖析的作用。考查重点语段的作用。首先要把第②段的内容理解好。看看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再结合具体语境谈效果。例:将“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积极意义和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对比,引出下文探讨的话题:中国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4.试题分析:要抓住几点来谈:其一是看准所谈对象是什么;其二联系你学习古诗词的经历;其三结合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网友评论。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诗歌文化,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于爹的木盆

汪涵

⑴如果我有两条命,我一定拿其中一条去做一个快乐的木匠。

⑵听到这个,你会吃惊吗?你一定不明白当木匠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⑶那一天的午后,我在靖港保健街上,看见于爹一摇一摇地走,像只公鸭子般往前面猛赶,旁边打铁的、卖药的、卖茶叶的,还有姚记坛子菜的掌柜,都在和他打招呼,他还使劲往前走,谁也不想理。看见于爹这么自在,我来了兴致,说:“于爹,等一下,我要和你去做木盆。”于爹半眯着眼睛,速度一点没减,说:“莫来,莫来,我要困觉。”

⑷这个木匠很会享受啊,我决定去查验一下。从保健街往西走一点,不用过那个石拱桥就到了。我偷偷靠近他的铺子,看到他真的困了,靠在竹躺椅上,把扇子扔在一边。木器店的门半掩着,午后的阳光晒进铺子里有两尺,都堆在刨花上,还有小虫子在里面飞舞,他就在阳光边睡得很舒服。那些工具散落着,他可以随手把它们拾起来。

⑸我不是木匠!这个事实让我别扭起来,我甚至都有点开始嫉妒了,我挤不进于爹的时间,他的时间只属于他自己,不属于我。

⑹想实现当木匠的愿望,我必须要耐心点。等阳光漏进窗子只有三寸的时候,于爹终于醒了,他对我说:“崽伢子,你进来咯。”他算是我的师父吧,我得靠他才能过一点点的木匠瘾。我们终于要开始干活了。这时候天气还燥热得很,于爹的头顶上有一个铁吊扇,连漆都没有。这电扇其实很老,一直转了20年,这是作坊里唯一的电器了。于爹说,这是飞行牌的,广州生产的,非常好,让人凉快,刨花也不会被吹起来,所以就一直没有舍得换。于是,我和他一起劈木头,刨板子,弄出一大堆板子。第二天,我们要把它们箍成木盆。

⑺有人打电话要来找我,我也说:“莫来,我要做木匠。”做主持人啦,接受访问啦,这些我统统不记得了,现在的我就是个木匠,别的我都不太愿意记得,谁也打搅不了一个木匠的幸福,可见做木匠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⑻于爹不太会讲故事,他的话太简单了,我都无法了解他做木匠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偶尔,他会说:“要是手里没有木工,就觉得手里没味。”60年来,于爹一直活得手里有味,做着各种各样的桶子,有打谷桶、家用的饭桶、米桶、马桶,还有妇人用的坐桶。木工是他生活的胡琴,他咿咿呀呀地拉着,拉到靖港的水变成浑蓝,拉到心爱的姑娘去了远方。他换了几个新墨斗,换了几把新钳子,这些都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于爹的孩子长大了,湘西的送漆佬不再来了,真不记得,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用铁桶漆,没有人用生漆了。这些琐事,都是他慢慢告诉我的。经常,我在这里待一个下午,才能听到他讲出一件很小的事情。

⑼于爹干活的样子,照相照出来应该很好看,假如能画成水粉画应该更好看:他站在无边的刨花堆中,建造木头的宫殿。他的血气随着手上的青筋一路奔腾,随着绕锯、推刨、平槽刨、劈蔑刀这些工具,贯通到木工、钓鱼、吃饭这些生活琐事,贯通到木头的每一个疙瘩、每一丝纹理之中,像个真正的大师。

⑽60年了,他有很多自己的小讲究,保持了他最爽气的工作打扮:穿一件衬衫,拿一碗沱茶。他从未使过电锯,闻不得上面的生铁气,或许电锯这玩意儿,只配做电影里的道具吧。他最主要的工具是裂了柄的斧子和刨子,它们把靖港的时光碎片,在每个年代都裁剪得一样整齐。那些碎片,随时可以箍成一个硕大的木盆,那是他自己的城。

⑾那么我的城呢?                               

汪涵《有味》 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认为当木匠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2.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木工是他生活的胡琴,他咿咿呀呀地拉着,拉到靖港的水变成浑蓝,拉到心爱的姑娘去了远方。

(2)他的血气随着手上的青筋一路奔腾,随着绕锯、推刨、平槽刨、劈蔑刀这些工具,贯通到木工、钓鱼、吃饭这些生活琐事,贯通到木头的每一个疙瘩、每一丝纹理之中,像个真正的大师。

3.分析第四段中“木器店的门半掩着,午后的阳光晒进铺子里有两尺,都堆在刨花上,还有小虫子在里面飞舞,他就在阳光边睡得很舒服”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如何理解“那些碎片,随时可以箍成一个硕大的木盆,那是他自己的城”这句话的意思?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2017年春天,《都市快报》推出了中小学生写作学习版块——“奔跑吧,爱写作的狮子!” 并特邀省内名师点评。请以光明中学文学社编辑部的名义拟写一则征稿启事,向全校同学征集优秀作文,集体投稿。作文要求思想积极向上,字数不超过1500个字。(只写正文,不超过120字。)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总让人印象深刻。晋代史学家陈寿在《    》(作品)中刻画了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的诸葛亮,让人心生敬仰;现代作家鲁迅在《故乡》中塑造了一个少年时活泼灵动,中年后却饱经沧桑、麻木木讷的    (人名),使人痛心不已;法国作家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展现了一对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夫妇——菲利普夫妇,令人唏嘘感慨。

(2)下面几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谁的鲜明个性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人物经历说明理由。

A.虎妞     B.简·爱     C.孙二娘    D.鲍西娅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夏日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比喻战斗气氛凝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⑤杜甫心忧天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句“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⑥《庄子》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论语》中也有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杭州开展“两整一治”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B. 气象部门称,造成今年杭州多日被雾霾笼罩的原因是由于杭州本身处于高压系统控制,大气扩散条件差,加上北方污染气团南下影响本地空气质量引起的。

C.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D. 国庆节前后,我国多地出现抢购买房的现象,以致一些不法商人乘机哄抬价格,许多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坚决打击不法行为,稳定房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