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赋”“比”“兴”三部分。其中有《关雎》《无衣》《蒹葭》等名篇。

B.我国古代男子一般有名有字,《三国演义》中夏侯惇称主簿杨修为杨德祖,称字不称名,是不符合当时社交礼仪的,其中隐含着他对杨修的不敬。

C.初中教材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故乡》选自他的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D.《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它向我们展现了许多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其中有太平洋被欧洲探险者发现、东罗马帝国最后堡垒拜占庭陷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内容。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①②两小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①画横线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

②请你联系小说《水浒传》林冲的有关故事情节谈谈成语“逼上梁山”的含义。

 

(1)D(2)① 点燃草料场,烧死林冲。“好”在林冲即使逃脱也免不了死罪。②太尉高俅之子为霸占林冲的妻子,三番五次设计陷害他,在忍无可忍、走投无虑的情况下,林冲杀死了前来杀害他的人,上了梁山。成语“逼上梁山”用来比喻被迫做某事。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判断时要抓目题中的重要信息(人名、地名、物名、情节点)来解答。常考“三名”:作者名、作品名、作品中人物名。(1)为文学常识选择题型,可使用排除法,逐一排除,A中“赋、比、兴”是表现手法,不是种类。B夏侯惇称主簿杨修为杨德祖,这是朋友的敬称。C中《故乡》《彷徨》都选自《呐喊》,故D为正确选项。(2)通读选段,判断选段出现的内容,结合自己名著阅读的经验来加以判断,选段选自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条计” 是指他们三人商量点燃草料场,烧死林冲,这条计策好在林冲即使逃脱也免不了死罪。再根据林冲的处境则可以解释逼上梁山的含义,要注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选文内的含义,其二是他的引申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日长蝴蝶飞。(冯延巳《醉桃源》)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6)快毕业了,美好的祝愿总是说不完。新锐同学想找一句古诗送给他的同窗好友,希望好友在未来的学习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请你帮他想一句。你想到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处处都可以找到(yùn)藏了几千年历史信息的文化资源,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bīn)危的,也有新生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同地区、不同社群之间的文化习惯、文化形态也参差多样,勾连交错,互相(shèn)透,形成万花筒般变化多(zī)的文化生态。

 

查看答案

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陪伴是一份付出,也是一份收获;陪伴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陪伴中有欢笑,也有泪水。陪伴,不一定陪走千山万水,不一定陪吃山珍海味,只需要,静静地呆在身边;只需要,用心地做着点点滴滴……”请你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从1970年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到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止。星河浩瀚,假如有一天,你有幸乘坐飞船实现“飞天”之梦,请你发挥想象,以“飞船上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进行参观: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汽车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请你选取博物馆中一个物品写一段话,介绍其特点并谈谈感受。

题目二:初中的三年中,同学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在即将毕业之际,初三(2)班准备以“珍惜”为主题,开展“朗读者”活动,请你给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2)字数在150-2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完成后面小题。

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梁实秋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jiān,双丝织成的细绢)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采用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③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致。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④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yàn,满足)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

⑥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⑦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1.根据文意填空。

作者首先从  ①   的角度,谈古人读书难;其次,从  ②  的角度,谈要读有用的好书;最后,阐明读书   ③ 

2.请你将选文第⑤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3.作者围绕“读书”谈了多个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说说对其中一个观点的认识或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