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和谐是一种境界 徐学平 ①明月秋风,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界的和谐;琴瑟交鸣,黄钟大...

和谐是一种境界

徐学平

①明月秋风,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界的和谐;琴瑟交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是人文的和谐。和谐总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生活中许多美好的情愫。 

  ②宽容是一种和谐。蔺相如用他博大的胸怀宽恕了廉颇的傲慢无礼,老将廉颇最终被蔺相如的大度所折服,当他负荆请罪、屈膝一跪之时,金山倒、玉柱折,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将相和”,让强秦不敢小觑,让赵国立身中原,这也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③无私是一种和谐。晋平公就南阳县令的人选问题征求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解狐。晋平公感到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做官?”祁黄羊答道:“您只问我谁适合当县令,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在这方面他的确很优秀。”于是,解狐便做了南阳的县令。君子之心如此坦荡,举贤荐能,得到了世人的广泛称颂。

  ④知遇是一种和谐。管仲贪财利,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婪而是因为贫困;管仲当官几次被赶走,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能力不够而是未逢其主;管仲打仗败阵逃跑,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怯懦而是惦念家中老母;管仲辅佐公子纠失败后被囚禁遭侮辱,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忍辱负重。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⑤和谐是一种境界。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宽容待人,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正确对待成败得失,胜利面前不骄傲、失败挫折不屈服;凡事斤斤计较的人也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对名利、地位、待遇之类处之泰然,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顺其自然,拿得起、放得下。要实现心灵的和谐,就要用宽容取代狭隘,就一定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看轻身外之物,安置好我们的灵魂,在心理和谐的基础上坦然面对人生。

  ⑥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一致。因此,和谐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 

  ⑦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个心灵和谐的人,才能认知健全,品质完善,知荣明辱,才能用宽容取代狭隘,有求同存异的大度雅量,有克己为人的奉献胸怀。但是,单一不是和谐。一个社会,只有心灵和谐的人多了,才能呈现出正义之风,和谐之气,我们的生活一定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选自《三门峡日报》2013年11月19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文章的⑤⑥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君子和而不同,说的是一个人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

B. 一个心灵和谐的人,才能认知健全,品质完善。

C. 凡是斤斤计较的人,虽然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但他能对名利、地位、待遇之类处之泰然。

D. 君子之心只有坦荡,才能得到世人广泛称颂。

 

1.和谐是一种境界。 2.是对②至④自然段的归纳和总结。事实论证(举例论证、例证)和理论论证(道理论证、引证) 3.C 【解析】 1.试题分析: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本文的标题已经作者的观点即论点。 点睛: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2.试题分析:5、6段是对上文的总结。文章的2、3、4段是从宽容是一种和谐、无私是一种和谐、知遇是一种和谐三个方面阐述了和谐的内涵。第5段是在前文基础上进行论述“和谐是一种境界”,所以从结构上看,应该是对上文总结。 3.试题分析:答案C 原文的话“凡事斤斤计较的人也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对名利、地位、待遇之类处之泰然”分句音质关系是因果关系;而题目中的“C. 凡是斤斤计较的人,虽然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但他能对名利、地位、待遇之类处之泰然。”表转折关系,语句内容性很大 的改变。所以与原文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选自《贞观政要》)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

(1)臣之妻_______  (2)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 (3)无病而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皆以美徐公         ②恒宫中养饲

B. ①臣妻私臣           ②百姓闻,必怨吾君

C. ①太宗意解           ②屠奔倚其下

D. ①时时间进           ②无病暴死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主要原因是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齐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B. 齐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C. 齐景公因为马死就要杀人,晏子直接指出了他的三大过错,齐景公幡然醒悟。

D. 威王、齐景公和唐太宗都是善于纳谏的君主,这也是臣子进谏成功的主要原因。

4.两段选文中邹忌和皇后劝谏目的各是什么?他们都采用了哪种劝谏方法?

5.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这首诗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

(1)诗的颈联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进行仿写,构成语意连贯、结构一致、修辞相同的一段话。

    每个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亲情是财富,它能温暖心灵,也能抚平伤痛;_____________……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查看答案

把下面3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45字以内)。

    ①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

    ②几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

    ③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6)_______________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