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负势竞上(凭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B. 环堵萧然(空寂)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鸣叫)
C. 经纶世务者(筹划) 食之不能尽其才(吃)
D. 期在必醉(期望) 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_______)
A.这个学期学过的《藤野先生》和《雪》均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分别收录在《野草》和《朝花夕拾》中。
B.《海燕》是高尔基“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开头部分。高尔基的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因其文章风格峻拔清新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本文也是一篇骈体文。
D.《马说》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提倡复兴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在宋代积极倡导古文运动。
(2)“照您这么说,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宝只是为了我自己?谁告诉您我没有好好加以利用?难道您认为,我不知道地球上还有些受苦人,还有被压迫民族,还有需要救济的穷人,还有准备报仇的受害者吗?难道您不理解?……”他收住了话……此时诺第留斯号航行在起义中的克里特岛海域,我终于明白了,他把千百万资财送给了谁!
①这段文字出自哪部文学名著?语段中的“您”是谁?“他”是谁?
②他把千万资财送给了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川烟草,_______________,梅子黄时雨。
(3)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5)面对生死抉择,文天祥显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正义凛然。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清晨的雨唤醒了熟睡中的桃花,桃花慢慢地绽开了花瓣。一场春雨后,一颗颗晶莹的雨露镶(qiàn) (1) 在花瓣上,就像一颗颗璀(càn) (2) 的珍珠,风一吹,便从花瓣上滚落了下来……春雨以她独特的方式滋(rùn) (3) 着世间万物,我站在雨中感受这大自然的(kuì) (4)赠。
(1) (2) (3) (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学习实践中常存质疑精神,能够使人有所发现;将感动的瞬间留存在记忆里,可以让人心怀美好;与他人交往时心存善念,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文化继承中珍存优良传统,能够汲取民族的智慧……请以“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浩瀚,这蔚蓝色的星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当我们低头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五千年的锦绣华章是悠久历史的礼物……节目主持人倪萍精彩的节目是给观众最好的礼物;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5个月走遍故宫9000多间宫殿,他对文物的研究是给世界的礼物;那些磨砺心志的经历是排球运动员赵蕊蕊生命的礼物,女儿是上天赐给李亚鹏的礼物……
请以“礼物”为题或者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①A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了。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
②《诗经》里,写恋爱追慕多数是春夏季节。到了秋天,就是怀远了,可望不可即,人活得形而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忧伤,放在春天和夏天都不够清远悠扬。
③冬天宜喝茶读卷下棋悟道,还有,就是侍弄书法。书法应是冬季诞生的,我猜。你看那些线条,好像落光了叶子的树枝,粗粗细细,曲曲折折,或旁逸斜出,或肃严端然。这些冬日苍黄天底下的黑色树枝,被一抽象,一组合,就成了宣纸上黑色的字。
④楷书端然舒朗,可匀匀透进日光,它是江南的山地上整齐栽种的桑。桑叶已凋,蚕已结茧。B缓缓向上的山地上,只剩下这些行列整齐的桑树了,像日子一样简洁寻常又蓬勃有序。
⑤行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是冬天的柳,月是冬天的月,既风情飘逸,又有一种苍老与霜意。它有一种柔韧的骨感,又仿佛是旧时士人,身在江湖,心系庙堂。
⑥草书,好像大雪来前,狂风一夜,山山岭岭的松枝都在一身怒气地舞着,在风里舞着,柔中带刚。古筝曲《林冲夜奔》听起来,就有一种野气和生气,像草书。
⑦篆书是《诗经》里“风雅颂”中的“颂”,庄严贵气,深厚圆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冬日进行一桩古老盛大的礼仪。或者是在讲述一个上古的神话传说,讲精卫填海,讲女娲补天,深具大气象。⑧隶书工整,透着方正平和之气,有些四海一统的意思。那横竖撇捺之间,很是规整,仿佛是说,服装统一了,语言统一了,度量衡也统一了,从此纲常井然,该放羊的去放羊,该织布的去织布。
⑨古人真是太聪明,把那么多的事物和人情抽象成线条来——组合成为汉字。留下我们后人没事干了,干歇着又无聊,枯冬又漫长,大雪封天地,只好喝茶,下棋,练练书法。或者画画水墨,把那黑色的线条稀释延展开来,成为面,成为一纸江山。
⑩如果说,各种闲雅之事也都有归属的季节,我以为,刺绣属于春天,书法属于冬天。戏曲属于春天,读史属于冬天。
⑪刺绣属于春天,因为它绚烂明媚。冬天若是刺绣,太苦,苦到让人忘记了刺绣本身的美。唐诗《贫女》里有句子: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刺绣已是谋生,想必时时会被催要而赶工期,深冬腊月也要绣。
⑫戏曲属于春天,让人想见两情相悦的美好。就像《牡丹亭》,因爱在春天死,还会因爱而生,迟早都是要相见的。有一年冬天,路过一乡间戏台,见有红男绿女在台上迤逦走动,因了彼时的天寒野旷,我总觉得那演的是《孟姜女哭长城》一类的苦情戏,即使有欢颜,也只是暂时。好戏要在春天演。
⑬冬天就留给书法吧。在冬天,雪一下,天地就空了,人也生出了失重的虚无感。在这茫茫的白的世界里,能对抗的,只有黑色。当一页米白色的宣纸展开,一管羊毫喝饱了墨就动身——它迈向宣纸,那步伐,疾走是草书,漫步是小楷……
⑭每一根线条,或禅或道,都像是阅尽人世沧桑的人最后蓦然回首,转向内心寻找出路。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刺绣属于春天,书法属于冬天。戏曲属于春天,读史属于冬天。”
2.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①段A句中的“肉感”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④段B句。
3.作者笔端处处含情,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请摘录其中一处,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以下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合适作为本文的题目?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A一纸江山 B书法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