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孤独的时候,有人和我们相依相伴;烦恼的时候,有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孤独的时候,有人和我们相依相伴;烦恼的时候,有人给我们送来慰藉与欢愉;气馁的时候,有人给我们带来鼓励与支持;迷茫的时候,有人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我们身旁,总有一些人,启开一扇扇心灵之窗。一路上,我们伴着关爱与呵护,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请以“你是我的一扇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精当,主题鲜明,有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你是我的一扇窗 纵使时光流逝,使那扇窗的框架失去了光泽。但是,他还是那扇窗,从中看去,永远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父亲有着订报纸、看杂志的癖好,这是从我打记事起就有的。没事时他就那一份自己装订的环球时报,或是读者意林,就看得津津有味。这再加上他那并不高等却优异的教育成绩,就有了满肚子的谈资。而我,则是在学校里一本语文一本数学书就看够了,哪有时间光临这些?在吃饭时,或是在院子里,他就给我讲的不绝于耳。 听他讲朝代更替,讲苏联往事,评论美国当今,都有理有据,让人听了都略表赞许。这些零零碎碎的蒜皮,就支撑起了我的童年。直到现在,听别的同学再讲这方面的东西,如果听出来错误,非要站出来改正才好。我也一次次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也不知收下了多少怨恨的眼光。 从那时起,他就是我的一扇窗,从头到尾,都是新开包装的,新得耀眼,着实让人喜欢。 他很忙,往往一个白天都不见踪影。对于一个高素质的他,是不公平的事情。逐渐的,父亲失去了她的容颜焕发。首先,是头上扎眼的白发。刚开始,那夹杂的少许的头发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他也是如此。可不久,白发就要争着和黑发匹敌,如黑夜里冒出的刺眼的白光,让人刚到深深的不安。不变的是他的早出晚归,手上的一层茧子,变的是他慢慢垮下的身体,有时不小心受伤,或是闪到腰,或是吹出风寒,他总是说"歇一晚上就好。"日益疲劳的他,仍少不了生活的折腾。那扇窗在无数年头的风吹日晒,风打雪刮下,白嫩的外层里裂开着,夹层里的泥土充斥着眼睛。而我却成长了。我涉猎的知识面愈来愈广,一次次找到了父亲多年前讲的滔滔不绝的影子。那扇窗,还坚强着。 岁月使他变得越加艰难,却没让他的腰板弯曲,他依然是我眼里最坚强的父亲。今日,吃饭时,父亲又开始了长久不见的高谈阔论。呜,还是那个父亲!还是老样子啊!那扇窗,纵使时光流逝,使他失去光泽,可从中看去,还是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父亲,纵使时光流逝,你仍是我心中不变的窗!我愿用心拭去那上面的污渍。在岁月的长河,我愿伴你走想永远。 【解析】试题分析:“你是我的一扇窗”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时,要审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写出来,才能给人以借鉴与启迪。这里的“窗”是一种比喻的修辞,作文时,应理解其“喻意”,一件事、一个人、一处景、一个物,这都或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收获。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3.纵观全文,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

4.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查看答案

(二)《其实很简单》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   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 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 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戴希)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_①_______________,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文言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泰山之阴  (2)逢暴雨  (3)初霖雨之操(4)吾于何声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2)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4.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此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3.“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成语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