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逐之                          广数言欲亡

B. 小大之狱,不能察,必以情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忠之也,可以一战,            引凄异

D. 一战                        不物喜,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遂逐齐师”的原因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依据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D. 选文通过人物对话把曹刿塑造成一个爱国、机智、有勇有谋的军事家形象。

 

1.B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曹刿)问:“(大王您)凭借什么作战?” 3.D 【解析】 1.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A“故”的意思分别是“所以”和“故意”。C“属”的意思分别是“类”和通“嘱”。D“以”的意思分别是“凭借”和“因为”。B“虽”都是即使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狱,案件;虽,即使;“必以情”的“以”是按照的意思;“何以战”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理解文章内容。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不是“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C曹刿认为“可以一战”依据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故选D。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___

(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醉翁亭记》)___________

(4).亲戚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

(5).又何焉。 (《曹刿论战》)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老夫聊发少年狂,右擎苍,左牵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论语》)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E.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F.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选4)

①.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__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3).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读一首诗,其实是与诗人作一次心灵交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洒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杜甫的沉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清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陶渊明的闲适。

 

查看答案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下面是某校对1200名在校学初中生阅读名著的人数调查统计图,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两项探究任务。

某校初中生阅读名著的人数调查统计图

90%  

 

 

340

80%

 

 

 

70%

 

 

 

60%

 

243

 

50%

 

 

 

40%

152

 

 

30%

 

 

 

20%

 

 

 

10%

 

 

 

0%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你探究到的三个年级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这种差异的内因和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博览众书是读书的一大要诀。

                                                                             ;读歌赋,可以让我们高尚思想……

①读小说  ②读诗词  ③读历史  ④读传记   ⑤可以让我们知悉社会的变迁、民族的盛衰、政治的演变,更新自己的观念   ⑥可以让我们了解名人身处逆境奋发图强,振作自己的志气   ⑦可以让我们体验事物的因果、世道的崎岖、沧桑的演变,增加自己的阅历⑧可以让我们怡情养性

A. ⑥  ⑧  ⑦      B. ⑤  ⑦  ⑧ 

C. ⑧  ⑥  ⑦      D. ⑦  ⑤  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过度开发湖洲,破坏了水乡的生态环境,其必然结果是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B.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局长多次强调: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它的教学质量。

C.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滥杀动物、毁坏森林、破坏自然。

D. 随着诗词大会的热播,对古诗词信手拈来的董卿也成了大家热议的对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