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独往湖心亭/看雪    D. 有两人/铺毡对坐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湖中得更有此人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B. 宋无罪攻之          余强饮三大白

C. 日,更定矣          进亦忧,退亦忧

D. 姓氏             如土石何

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B. “独往湖心亭看雪。”句中的“独”字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C. 本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 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下船,舟子喃喃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1.A 2.C 3.B 4.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全是白茫茫一片。译: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5.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解析】 1.试题分析:划分朗读节奏题,首先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分析句子的成分),除了“骈句”和特殊的表达作用,一般可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主谓宾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意图。本题A项正确的答案为:湖中人鸟声/俱绝 点睛: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2.试题分析:A.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语气助词)B. 宋无罪而攻之 (转折关系)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承接关系)C. 是日,更定矣 (这)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D. 问其姓氏(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所以选C。 点睛: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多则几十个义项。此类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与虚词的积累与识记,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同时还应该多归纳总结。 3.试题分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本诗属于哪种类型,如古诗的“送别诗”“边塞诗”“思乡怀友诗”“咏物诗”“咏古诗”“写景抒情诗”“赠诗”等,然后要结合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有时注释中明示),抓住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句子(如标题或最后一句)和其中的关键字词来体会。本文表现遗世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而非是厌世的悲观情绪。所以选D。 点睛: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4.试题分析:句子的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句子的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明确、正确。比如第一句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和第二句的“及”、“莫”、“更”会是试卷考查的要点,要翻译准确。 点睛: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句中的省略的成分和词语。“换”就是换成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与原词意义相同的词。“调”主要是针对倒装的句式来完成翻译。 5.试题分析:此题有两个要点,我们在回答的时候要抓住奇景和痴人两个方面。 点睛:理解句子,注意题目要求中提示的“答点”,了解哪个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如情节、人物言行、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来理解句子的内容。“含义”答出句子内在思想(作者想表达什么),这与“翻译”(了解句子文字表现的意思)是不同的。“作用”要根据全文内容说明句子在结构上(承启、照应、总结)的作用和内容上(表达情感思想、突出主旨、启迪道理)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

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蓬勃的青春。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

(1)【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探究】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针对评选“青春形象大使”现象展开热烈讨论,现在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今天下午,国家女篮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中国青年报》,成为该报青春形象大使。隋菲菲靓丽、青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聪明灵活的个性与《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追求不谋而合。在未来5年内,隋菲菲将主要担负《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代言活动。

材料二:在某大学“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朱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是关注选手们的外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娄底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查看答案

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古诗文默写在田字格中.

(1)《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

(3)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查看答案

下列对于应用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用文的署名与日期应写在正文的右下角,先署名后日期。

B. 征稿启事须交代清楚征稿的要求、截稿日期以及交稿地点。

C. 寻物(人)启事不须将物、人的特征介绍清楚,但联系方式须写清楚。

D. 倡议书要写清发出倡议的原因和目的,并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结尾。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的焚烧洗劫,这样以“美”衬“丑”,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极。

B. 老舍在话剧《茶馆》中,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王利发、李石清、秦仲义等人物形象,反应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揭示出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C. 韩愈在《马说》这篇杂文中,借伯乐相马的故事,以马喻人,托物寓意,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表达了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D.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了北京一座四合院里,演绎的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