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庄翱的《寻幽居不遇》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①。
向暮②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③。
【注释】①半山:山半腰。 ②向暮:傍晚。 ③关关:鸟类雌雄相和的鸣声,亦泛指鸟鸣声。
⑴由“关关”一词,我们可以联想到《诗经•关雎》一诗,全诗开头以关雎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咏叹。
⑵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九年级某班围绕“气象物候”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⑴【探究规律】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阅读这首诗,联系物候知识,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气候】
2016年夏季,中国南方持续高温,局部地区暴雨成灾;北方则连续数月干旱,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各地轮番上演的极端天气正是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之一。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关注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学校宣传栏拟贴一副对联,上联是“关注气候变化”,请你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说别人】
学校拟成立“气象物候观测小组”。有同学认为观测气象物候是气象台工作的大人们干的事,现在学习这么紧张,没有闲工夫参加这个活动。请你跟这位同学交流看法,劝说他同意参加班级“气象物候观测小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我常常看到两位学者被背上的重荷压得要倒下去,像我们的小贩一样。他们在街上相遇的时候,就会放下负担,打开背包,整整谈上一个钟头。谈完话以后,才把谈话工具收起,彼此帮忙把负荷背上,然后分手道别。
(1)上面这段话出自___国讽刺作家_________(人名)的小说《格列佛游记》。
(2)短文写的是主人公在_________国的见闻,学者们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妇女和俗人、文盲的联合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的两位学者为什么要背很多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为川者决之使导,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观千剑而识器。
③焚膏油以继晷,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正是河豚欲上时。
⑤《岳阳楼记》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泰州市五运会文体表演重在唱响全民参与、和谐共享的运动赞歌,运用艺术的形式体现泰州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充分展现泰州“四个名城”的崭新风貌。
B. 平时学习中,不少同学存在着学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C. 泰州大桥通车之后,大大降低了往常州、镇江的物流成本,为开拓苏南市场提升了有利条件。
D. 一项最新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不仅改变着海洋鱼类的生活环境,甚至还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批候鸟抵达后,紧接着会有一批候鸟“大军”陆续飞抵溱湖,这些美丽的精灵将在溱湖上空翩翩起舞,构成“飞时遮尽云和月,落实不见湖边草”的胜景。
B.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
C. 不少管用的办法,不同的人去做,效果却各不相同。关键就看你是“蜻蜓点水”,想到就做一下;还是“水滴石穿”,一直坚持做下去?
D.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