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例文: 我在慢慢长大 站在窗前,手中捧着一杯红茶,望着窗外的星空,这才知道幼稚的童年即将接近尾声,成熟而有压力的的生活即将向我敞开。 午后,我作业已经写完,地上早已摆好玩具等待奶奶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稀饭与弟弟那天真的叫声上楼。“蹬蹬”,我眼前出现了一个不到四岁的孩童,已经十分顽皮,手中要是没有一个小小玩意儿,他是绝不会开口的。用不了多大工夫,终于,他吃完了那一顿午饭。接下来,他要沐浴了,我抱起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生怕有半点插错,看着他那天真可爱的面孔,我震住了。 以前,我也跟他一样,是这么的天真,这么地可爱。我什么事情也不管不顾。听到别人家在放鞭炮,也吓得哭喊起来;生病时打针一边哭一边踢着要帮忙打针的医生,许久才停。吃药时强闭着嘴巴不吃药,非得大人拉着我的鼻子;有热闹是一定得去瞧瞧才过瘾。现在,我已经成熟了,幼稚对于我来说不在回去了,我已经在渐渐在成熟当中了。 转眼间,我在小学阶段已经五年了,回想起从前,我总是在晚上时玩到很晚,现在,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了,再没有往日的嬉戏与玩闹了,早晨,六点半的时候,我总是会被“叮呤呤”的闹钟声吵醒,我不情愿的起床,要是在以前,我准能睡到11点再起床。 我渴望回到过去,回到那嬉戏的童年,可是,我永远也回不去了,因为,我在慢慢的长大,就这样慢慢的长大。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并且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这个题目在命题上不落窠臼,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指示词是“这样”,“这样”是哪样?动笔前必须要想清楚,行文时必须说明白。二是动词“长大”,长大可以是多方面的,认知的、身体的、素养的、行为习惯的都可。不管写哪个层面,“长大”都必须与“这样“挂钩,使“长大”成长“这样”的必然结果。三是叠词“慢慢”,隐含有渐进特性,这就要求你的构思不要陷入“一事一果”的简单模式。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得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抵达的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五十岁的汉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坏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戚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有收下我们的钱。

⑥我们在向他表达谢意时,问了他的尊姓大名,他只说姓王,说完骑上摩托车调头就走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两位伤势较重的,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胡杨林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儿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上衣,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文章第③④两段加点处都写到汉子的眼睛,请结合语境,分别说说两处写眼睛的用意。

2.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⑨段划线句一一列举大嫂带来的食物和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说说停顿

①我们一直信奉“从哪里跌倒,就赶快从哪里爬起”,其实,在跌倒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②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彷徨者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之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面对一片质疑,李宁迷茫了,他选择了退役。他的人生似乎停顿了。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界开创了另一片天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

③李宁在商界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正确的选择。而又是什么让他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道路?是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若没有那个重要的停顿,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又谈何铸就中国的民族品牌?

④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困惑者不断反思,找到方向。居里夫妇在探寻镭元素期间,多次的失败令居里夫人心烦意乱。在丈夫的劝说下,她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抽空去乡村旅行,在身体放松的同时不断思考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实验的突破口,夫妻俩成功地从沥青铀矿矿渣中提炼出了镭。

⑤是什么让居里夫人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她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停顿,让居里夫人紧绷的思维得以放松,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最终提取出震惊世界的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自卑者完善自我,找回自信。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曾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初涉政坛之时,经常遭到他人的嘲笑。在妻子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自卑而痛苦的乔治六世勇敢地接受现实,停止工作开始治疗口吃。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纠治,他找回了信心,在二战前夕通过广播公开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节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英主。

⑦试问,若乔治六世遭受嘲笑时没有选择停顿,而是咬牙硬撑,他的自卑和痛苦只会有增无减,他的斗志也会被他人的讥讽消磨殆尽,还如何去成就目后的辉煌?乔治六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让他得以弥补自己的缺陷,完善自己找回自信,成就了一番伟业。

⑧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遭遇挫折时,给中留一点停顿,抚平伤口,这样,我们会走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选自丁松英《郑州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中的“以”与“具告以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其道    B. 美于徐公

C. 沛公言报项王    D. 必得躬历山川

2.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B. 张良告诉沛公项羽要攻打他,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C. 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D. 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夜驰沛公军  之:      ②去不义  亡:    

吾得事之 兄:        ④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蚤: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查看答案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什么特点。

(2)“一雁度南楼”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节, ①  为了将生辰纲安全送达东京而乔装打扮,昼伏夜行,结果在黄泥冈被梁山好汉吴用等人扮成的枣贩子和②      乔装成的卖酒汉子用蒙汗药迷倒,最终押送失败。

以上文段中画线处涉及的人物应该是①             

(2)《水浒传》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以下括号中所填人物与情节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达)再人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成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B.(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

C.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D.(杨志)那里应笞,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到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