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加点字嘚意思。

(1)恐已______ (2) 盲臣敢戏其君乎_______  (3)孰与昧行 ______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什么?

 

1.迟,晚怎么在黑暗中行走 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年纪大,事务多。 【解析】【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啊!” 1.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安”在这里是“怎么”的意思。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可以根据意思进行划分。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年纪大,事务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__________        (2)往事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 两个片段,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

B.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C.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的赞叹直接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 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浸润在书页墨香中的青春更美丽动人:

如果说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书便是风景中最美的一缕光,它使青春的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

如果说青春是一棵挺立的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说青春是一叶轻捷的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 邓稼先是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中国几千年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儿子。(把“孕育”改成“生育”)

C. 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D. 顺德地铁的开通,将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B. 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刘伟,想不到当年上英语课就睡觉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对他刮目相看了。

C. 课程改革尽管进行了多年,但一些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还时时出现在教学中。

D. 顺德多风光,绿树葱茏的顺峰山、古色古香的清晖园、诗情画意的逢简水乡……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pénɡ pài。____________

(2)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的山雕。____________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shēnwùtòngjué之的。____________

(4)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