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①移家:搬家。②浑:全。③频啼:连续鸣叫。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写“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挽留、眷恋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其实也就是诗歌中所涉及到的意象,不难找到。 2.试题分析:此题通过写“柳条藤蔓系离情”,通过写黄莺的“频啼”挽留自己,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当中又把“柳条藤蔓”和“黄莺”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系离情”“欲别”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阅读《童年》的选段,填空。 

他猛地冲过来,将我夺过去,往凳子上拖。我拼命挣扎着,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头。他痛得叫了起来,一下子将我摔到了凳子上,摔破了我的脸……他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病倒了。 

选文中 “他”是_________(填人物)

他打“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是_____________(国籍)的 ___________(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______体三部曲之一。

(3)《童年》这部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调查采访:中学生记者李珊珊(女)、赵志勇(男)开展社会调查。 

采访对象:东方村农民谢宝发(男63岁) 

李珊珊:老伯伯,你以前是到哪里看病的?现在呢?看病缺钱怎么办? 

谢宝发:以前生病不敢看咯。村里都一样,实在熬不过去就去镇卫生院。现在参加了农村医保,看病好报销,胆子也大了。 

赵志勇:你们村的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怎样?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多少? 

谢宝发:啥?哪哈? 

思考:请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说说赵志勇的提问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有两个错别字和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阅读课上,我们阅读并讨论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很多。②不但我被人鲨搏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所震憾,更被主人公那“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所折服。③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种阅读体验将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激厉着我战胜困难的动力。

⑴请找出并修改两个错字: ______——______ 

⑵请找出并修改两处语病: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 ⑤②③④①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②④⑤①    D. ⑤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B. 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间小溪,两岸荆棘丛生。

C. 给孩子灌输这些负面信息,将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D. 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鲜为人知,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