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拜”和“揖”不是一回事 ①有人说,《三国演义》插曲“这...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拜”和“揖”不是一回事

①有人说,《三国演义》插曲“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桃园三结义中,刘关张是跪不是拜。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为古时候所谓的拜,其实就是跪。

②《说文解字》曰:“跪,拜也。”也就是说,古人的跪,就是用来行拜礼的。要想知道跪与拜的关系,这里不能不说到“坐”。

③我们知道,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坐与跪乍看起来一样,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坐,就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当然坐的姿势也非常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就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和谦恭;“尽前”,就是尽量将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④跪就不同了。虽然也是两膝着地,但要挺直身子,臀不能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这里的跪就是跪拜之礼。

⑤至于“揖”,只不过是拱手礼,它是不必下跪的。《史记·高祖本纪》:“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说明揖和拜是有明显区别的,拜比揖的礼节重,拜要下跪,而揖不必下跪,只是左手扶抱右手,抱抱拳而已。

⑥古人的拜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三叩九拜”中的“九拜”,就是古人九种拜的礼节。这九种拜分别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其中除了女性用的肃拜不跪外,其余八种拜都要下跪。稽首是拜礼之中最隆重的一种礼仪,一般用在君臣之间。先跪下,再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至地。 ( A ) 顿首是丧事之拜中最为重要的礼节。一般是先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也叩地。顿首与稽首不同之处在于,稽首头至于地而不叩,顿首头至于地而叩。

⑦当然最常用的跪拜礼就是“空首”礼,这种礼下跪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故称为“空首”,也叫“拜手”,简称“拜”。 (  B  ) 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重,要行两次空首礼,称“再拜”。《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这里的“公答再拜”,就是指答拜两次空首礼。所以,“再拜”,不仅是两次跪拜礼的泛称,也是两次空首礼的特称。

⑧由此看出,拜和揖不但礼节轻重不同,用的场合也大相径庭。“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臣下对君王;而“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有时也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

(选自《人民日报》  2017-03-07  有删改)                                   

1.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拜”和“揖”的不同之处的?

2.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

3.“我们在今天的古装影视剧中看到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头首至地对皇帝所行之礼就是此礼”一句放在文中(A)(B)哪一处合适,为什么?

4.右图为孔子画像,请你判定孔子所行之礼是拜礼,还是揖礼,并说明理由。

 

1.礼节的轻重和使用的场合 2.不能去掉。一般是通常情况下的意思。文中指顿首之礼一般情况下是先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也叩地,也不排除有其他的特殊情况。删除了以后与原意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放在(A)处合适。因为此句前面讲稽首礼一般用在君臣之间,且头和手均需至地。这正好吻合“文武百官头首至地对皇帝所行之礼”。(B)处前文空首礼“头不至地而至手”,与“文武百官头首至地”不吻合。所以放在(A)处。 4.孔子所行是揖礼,因为拜要下跪,而揖不必下跪,只是左手扶抱右手,抱抱拳而已。 【解析】 1.试题分析: 2.试题分析: 3.试题分析: 4.试题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伯牙善琴  鼓______________   ②逢暴雨      卒:_____________

③子可      去______________   ④班军而还    遂:_____________

2.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两处)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请从这几句话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甲】【乙】两文段谈谈你对真正的朋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鸟 鸣 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两首诗从内容上来看,都属于____________(题材)诗 。“潭影空人心” “夜静春山空”,这两句中“空”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她带领中国队2016年重夺奥运冠军,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

材料二: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可以增强体质,强国强种;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1)如果你有机会以盐海中学学校排球俱乐部成员的身份采访郎平,你打算提什么问题?(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学李华想参加学校排球俱乐部,但是李华的妈妈以学习任务重为理由反对这件事。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你会怎么劝说李华的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读《西游记》,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西游记》被誉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最高峰”,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  

B.《西游记》一书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既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 

C.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玉帝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经过观音菩萨劝化皈依佛门。  

D.《西游记》告诉我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和目标,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2)鲁迅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刻画的很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再举一例,并具体说明具有人的什么情感。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意借芭蕉扇,还想加害孙悟空,可以看出他重亲情,同时也胸襟狭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        ,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

①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

②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

③随手拾掇几个生活细节

④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A. ②④③①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