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百衲衣 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

百衲衣

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母亲是如何对待“百衲衣”的?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归纳填入下面括号中。

讨布缝百衲衣——____________——珍藏百衲衣——_____________——还情百衲衣

2.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文中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在哪一节?并概括该小节的内容。

侧面描写在: _____小节;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

4.文章结尾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语句)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1.火中抢百衲衣送我百衲衣 2.⑤访问民俗专家,揭示百衲衣的含义 3.表现了母亲浓浓的慈爱。 4.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5.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示例:“莫以善小而不为”或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 【解析】 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解答时,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的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第三段讲的是母亲火中抢百衲衣,第四段讲的是我临上大学前,母亲送我百衲衣。 2.此题考查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补充,以丰富人物特征,凹显人物性格。文章第五段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记叙访问民俗专家,来揭示百衲衣的含义。 3.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文中写母亲冲进大火抢百衲衣,突出表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慈爱。 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要求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主要是从文章开头或结尾处寻找点明主旨的句子。文末“。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就是作者所认为的报答方式。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点睛: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 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1)请你写出两个关于春天的节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下列诗句中能发现我国春天其他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______ 首,我的发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

①《赠从弟》(其二)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堂弟不要因为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朱元思书》中表现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 , 再加上父母的溺爱 , 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B. 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 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D. 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按顺序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油光可见   暗然失色   花团锦簇   无可质疑   颔首低眉   粗制烂造   正襟危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