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阅读文言文,回答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师旷:

敢戏君乎:

日出之阳:

与昧行乎: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1.①向 ②怎么; ③像 ④谁,哪一个 2.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三峡》文本,完成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B.王命急宣/千或百果然鹤也

C.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 /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 /巘多生怪柏

3.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请发挥一下想像,描述一下“中庭地白树栖鸦”所描绘的画面,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分析调查表,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格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进图书馆”语文实践活动,小林看到高高的书架,密密的书册,有点不知所措。假如你要向他推荐《小王子》,你准备怎么说?(注意:说话内容要切合作品本身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_____》)  

②不应有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上)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④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岳阳楼对联)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岳墓对联)

⑥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                   (《郑人买履》)

⑦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            (《吕氏春秋》)

⑧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