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消失的年声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

现代文阅读

消失的年声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⑦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⑧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⑨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1.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答:                                                                           

2.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3.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                                                                                

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

答:                                                                                

 

1.点题(1分);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对消失的年声的叙说(1分)(或:为下文叙说消失的年声和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 2.声音清冽清爽(1分),韵律优美动人(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或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1分);表达了作者对吆喝声的喜爱之情(1分)。 3.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1分);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1分);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1分)。 4.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1分),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1分);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600年前的琴”指的是工之侨制作的以示清高的仿古琴,“600年后的花瓶”指的是陶瓷艺人做的牟取暴利的仿古花瓶。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存在于议论文中,记叙类文章一般只提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找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此文,论点在结尾。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开头和结尾考查留言条的格式。②③考查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先明确留言条的主题,然后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根据提示把信息和短文的观点用在留言条中。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2.老渔夫的喝采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③。其母知其渲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一渲矣。  

【注】  ①背诵,背书。   ②辍,停止,废止。③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④渲: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其母                       (2) 孟子辍中止                  

3其母引刀其织  (       )        (4之后        (          )

2.找出与“以此戒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观之正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4.在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第一、二句,写出了“村夜”怎样的特点?

 

2.“月明荞麦花如雪”这句诗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下面幅图是《小王子》中               (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他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小王子》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王子看到一座盛开的玫瑰园时,他非常伤心。因为他的玫瑰对他说谎,说她是宇宙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

B.狐狸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物,它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

C.作者给小王子居住的那颗小星球标号,表面上是迎合人们喜好枯燥数字的口味,实际上是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

D.《小王子》提示人们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生问题。人不应忘记这世上还存在着精神实体,要永远珍惜友情与爱,推崇真善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