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完成问题。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

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完成题。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③焦令谌chén:人名。④巽xùn:同“逊”,这里指委婉。⑤判:状纸。⑥舆:抬。⑦衣:包扎。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若役,复若赋      

2之,时而献焉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     

4又安敢      

2.把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甲】文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段太尉都关注民生、同情百姓,请结合两文画波浪的句子,说说他们关心百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1)更换(2)喂养(3)贫困(4)怨恨 2. (1)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2)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3.柳宗元用写文章的方式来反映沉重的赋税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希望统治者能体察民情,革除弊端。段太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百姓,他亲自给被打伤的农民处理伤口、早晚喂饭,还卖掉自己的马买谷子替农民还租。(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记叙文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小绳栓象

①印度的养象人有个习俗:在象幼年时期,用绳子将它拴在柱子上,象年幼体弱,无法挣脱。待象成年,有能力挣脱木柱时,它的脑海中却早已烙印下了“木柱不可能挣断”的想法,养象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对象群进行管理。

②束缚住象的不是木柱,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我们在感叹养象人聪明智慧之时,也不免为大象唏嘘:环顾身旁,有多少人深深陷在思维定势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人们一提到空谷便想到悬崖峭壁,一提到春天就想到百花争艳……

③因此,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

④思维定势,是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产物,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人们往往因循守旧,不曾探寻过这些“不假思索”背后那片广阔的天地。

⑤看到苹果,你往往会想到其甜美的肉质。而牛顿却用苹果作为钥匙,打开了思维殿堂的大门,触碰到数千年来无人“染指”的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地基。同样一个苹果,乔布斯以它的模板设计出简约大气的新一代“苹果”产品,渡边淳一以它为引子创作出了《失乐园》。每天有无数人吃苹果,但只有少数挣脱思维定势束缚的人能看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价值。

⑥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天地中耕耘,“任劳任怨”,有多少人想到如何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地去钻研呢?袁隆平着手水稻研究后不久,一位高级教授曾鄙夷地说:“水稻极难优化杂交,放弃吧!”袁隆平却毫不气馁,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实验田中,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东方魔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只需勇敢地撕开一直穿着的“紧身上衣”,就会轻松向前奔跑。一路脚踏实地,不顾流言蜚语,即使最后山穷水尽,也不过是无害的尝试,大可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头再来。如果柳暗花明,那么历史就会记住你的名字。

⑦不要以为摆脱思维定势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身娇体弱无法闯出新路。李德斯,一名普通工人,见妻子长期被厨房油烟所困扰,便决心打破“煮菜必油烟”的定势,苦心钻研,发明了冷花生油,不但大大改善了自家厨房环境,还受到鲁花集团青睐,打开了财富源泉。只要留心生活,勇于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并非难事。

⑧大象拴在柱上不能挣脱,而人却能斩断捆绑思维的绳索,开拓新的领域,走向成功。

1.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

2.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迷路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到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远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过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故事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0字。

开端:“我”在河堤上玩。

发展:                         

高潮:                         

④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迷路。

2.文章题目“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

3.“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文举例不少于两个例子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  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时间

2012年

2013年

2015年

2015年

电子阅读运用率

388%

426%

483%

571%

材料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载体也在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4年减少了195分钟。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3770分钟,比2014年增加了1518分钟。

材料三  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请从以下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 简述与李逵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斗浪里白条               ②沂岭杀四虎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秋水》中含有成语“贻笑大方”的句子是                           

2《无题》中用双关语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后人又用这句诗表达奉献精神的名句是                                                  

3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纵情声色、沉迷于醉生梦死生活的诗句是                                                 

4晏殊在《浣溪沙》中抒发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语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