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填空。 ①第1幅画展现了祥子在烈日下拉活儿的痛苦,紧接着祥子又遭遇...

名著阅读

1.填空。

第1幅画展现了祥子在烈日下拉活儿的痛苦,紧接着祥子又遭遇了暴雨天气,因此在这种天气里拉活儿致使他            (填写祥子的遭遇)

第2幅画中人物:       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钱都掉到了地上

2.简答。

简述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3.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平市民生活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

B.曹先生是个平凡的教书人,他待人宽和。一天晚上祥子不小心摔坏了车子,跌伤了曹先生,曹先生自己把车收拾好,也没有让祥子赔偿。

C.刘四爷是土混混出身,人和车厂的老板,只有虎妞这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看到祥子健壮老实,经常主动帮他做事,便有意让祥子入门做女婿,好让祥子继承他的家业。

D.虎妞长相丑陋,性格泼辣,脾气暴躁,但办事能力强,敢于大胆追求个人的自由爱情,为了和祥子生活在一起而与父亲决裂。

4.阅读理解。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在他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大家又说笑起来,他觉得发乱,会了茶钱,又走了出来,把车拉到电影园门外去等候先生。

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祥子在电影园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

(1)选段中“一老一少”是          (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2)语段中的老者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

                                                                    

(3)这一老一少出现使祥子的思想发生极大的变化。请问祥子发生怎样变化?

                                                                    

 

1.大病一场(写“生病了”给分)。孙侦探。 2.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3.C 4.(1)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老马和小马)。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祥子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祥子在小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或祥子在小马的身上看到自己儿子的将来) (2)天冷,拉不上座儿,饥寒交迫;儿子当兵去了,一去不回头;媳妇也跑了。 (3)祥子来到北京城是想靠自己的劳力过上好日子,他以为只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有车的老马和小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这一切把祥子希望打破了,他对生活、对工作开始变得消极。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这是第十一章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骆驼祥子”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主人公,也点明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虎妞要和祥子结婚,刘四爷本是不大情愿的,因为只有这一个姑娘,还嫁了个拉车的。他对祥子的态度一直是爱恨皆有的,很欣赏这个眼里有活的车夫,但给自己做女婿又差了点。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骆驼祥子》,对其中的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祥子看到的一老一少是老马和小马,绝望的原因是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小说《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完成下列小

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

秋冬之交的风萧瑟中带着凌厉。

我遇见他的时候,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子正打着旋儿在风中劲舞。他站在银杏树下,看见我过去,满脸谦卑地问:“你是这里的老师吗?”

我没停步,“嗯”了一声。

他赶紧跟过来,又问:“高三十七班在哪里?”

听到这话,我停下来。我带十七班的语文课。学生家长问话,我不能不回答。

“你有事?”我边问边打量他。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面留有一块块云彩似的盐渍,看样子他刚赶了远路,汗渍还留在脸上。也许是汗水浸透了内衣,每一阵秋风掠过,他浑身就一阵轻微的颤抖。

我说:“你跟我来吧。”

他有些拘谨地跟在我后面,边走边说:“俺想等下课再去找他,怕上课时影响了学习。”

到了办公室,我一边拉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问:“你找谁呀?”

“李小牛,俺儿子!”他自豪地说。

“李小牛?十七班好像没有这个学生。”我转过头问带化学的老师。老师想了想,摇摇头。

他赶忙说:“李小牛是小名,这大名……”他抹了一把有些干焦的短发,满脸歉疚地说,“俺还真记不起来了。”

我惊讶地问:“记不起来了?”“记不起来了!”他脸上沁出一层汗,红晕也随着汗氤氲到脸上,像熟透了的桑葚。

我带着不满说:“这可就难了。每个班姓李的学生都很多,没名字可不好找。”

他一听这话,搓着手说:“你看俺糊涂的,临来的时候想着带上他的一张奖状,好看上面的名字,没想到一着急就全忘了。”我问:“你找他有什么急事吗?”他急忙站起身来,说:“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他。”我们学校是半寄宿制,远路的学生一个月回家一次。

他望了望我,犹犹豫豫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蓝布小包,打开,里面装着几个石榴。石榴都已经熟得裂开了,满肚子的石榴籽红玛瑙般晶莹剔透。他挑出一个大个的,掰开递给我,说:“你吃,甜着呢!”然后把剩下的那一半剥成几小块,分给办公室里的其他人。

我拈起一粒放进嘴里,一股特别的清凉和甘甜霎时传遍了全身,感觉很特别。

他看着我说:“甜吧?”

我问:“你家种了很多石榴?”

他摇摇头说:“家里只有一棵石榴树,是俺小牛出生那年栽的,已经十八年了。你别说这棵石榴树还真帮了俺家大忙了。每年它都疯结,那果子坠得整棵树都歪了,树枝快拖到地上了。俺用大竹竿撑着呢!”

十八年一棵石榴树,肯定有不少故事。我用眼神鼓励他往下讲。“每年中秋节,俺就把大个的、品相好的摘下来,拿去卖。每年卖的钱差不多就够李小牛的学费了。”我这才记起李小牛的问题还没解决呢!就问:“你能确认李小牛就在十七班?”

他想了想,说:“肯定在十七班。奖状上的名字没记清,那数字是记死了的!”我问:“你找他就是为了送石榴?”

他“嘿嘿”笑了两声,有点腼腆地说:“对,就是送几个石榴给他吃。”

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

他也叹口气,说:“这孩子到现在还没吃上今年的石榴呢!”说这句话时,他的眼角有点湿润,见我们没吭声,接着说:“每次石榴熟了的时候,俺就想让他先尝个新鲜。他就说:‘摘去卖了吧。’没经过霜打的石榴有点涩,不好吃。我就把那些小个的留着,让它继续长,秋霜一打,涩味就去了,到时再吃,才真甜呢!”

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他说:“俺娃懂事呢,不然整个村子咋能就他一个考上你们这样的学校呢?眼见天冷了,广播说明天大幅度降温,要上冻呢。石榴不能冻,一冻就烂成水了。俺这就匆匆忙忙送来了……”

整个办公室一片沉寂,沉寂得有些肃穆。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赶忙说:“老李,走,我带你去找李小牛!”

李小牛的确在十七班,叫李克歆,上次全市联考,考了全校第三名。他家住在山左口,一个偏远的乡村,离我们学校大约有35公里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画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我”为什么“摇头”“叹气”?

(2)“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为什么?

4.积累链接:写出一句体现亲情的诗句。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完成下列小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的         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举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完成下列小

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

毕东海

①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均摊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②地球上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地球是由星际尘埃凝聚而成的,在最初阶段,地球是一个寒冷的凝固团,是万有引力和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这些星际尘埃物质紧紧地压缩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后来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蜕变,凝固团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形成我们可以居住的地球。科学家对组成地球的地幔的球粒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5%的水,最多的可达11%。如果当初组成原始地球的陨石,只要有1/800是这些球粒陨石的话,那么就足以形成今天的地球水圈。问题是,当初是这样的情形吗?至今没有定论。

③另一种解释是,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水。从今天活火山的研究发现,伴随滚滚浓烟、炽热熔浆的喷发,的确是有大量水蒸汽释放到地球的大气中。在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占75%,数量很大。如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座叫"万烟谷"的火山,在每年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就有6600万吨。自地球诞生至今,不知有多少火山喷发过,其次数也无法统计,喷出来的水汽就更多了。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至少地球上现有水的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火山为什么能喷发水汽?因为地下深处的岩石、岩浆里含有相当丰富的水。火山喷发时熔岩温度高,使岩浆里的水自然蒸发,逸出地球表面。这些水汽到了高空遇到冷气,凝结成水,最终落到地上,形成涓涓水流,进入海洋。据科学家研究,早期地球很热,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表面的温度才降到30,此时大气中的水汽有99%降落到地面,地球上才开始有海洋及江河湖泊。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地球上才开始有生物。

④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冰陨石。关于冰陨石不仅美国、西班牙等国有发现,而且在我国也有报道。如1983年我国江苏无锡市就有一块直径5060厘米的冰陨石从天而降。落到地面的冰陨石比较小,大多在大气层中融化掉了,它们成了大气水蒸汽的重要来源之一。科学家说,这些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一年之中可以使地球获得11亿吨水。

⑤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的三种解释,都有一些事实作为根据,但这三种解释都存在片面性。地球上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节选《青年科学》)

1.关于地球上的水资源,科学家们有哪些解释?请简要说明。

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陨石是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

B.地球上的水有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

C.地球水圈就是由地幔中含水的球粒陨石构成的。

D.选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对水的来源有所定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1)猛浪若        

(2)窥谷忘      

(3)我万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