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

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②又是遥远的某一天,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了一种果子之后,出于强烈的好奇,冒着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肴——西红柿。

③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的“火箭炮”想倚其“飞天”。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④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好奇心常与创造力挂钩。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现、创造,最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成才的轨迹。

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好奇心助人成才,不仅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才有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了李四光的油田发现。

⑥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有研究表明,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为了草原、原野上的强者。

⑦当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心泛滥,那就是在任欲望泛滥。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另一方面又要慎待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第④段中“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一句,划线字“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1.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 2.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好奇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催生了人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 3.开篇铺陈三个事例(也可以把具体事例概括出来)提出论点,接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或例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最后提醒大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4.不能,“或许”表示“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不一定有科学依据,只是作者自己的猜测;如果去掉,显得绝对化,和事实不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文的论点在文中文段的过渡部分,“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一句概括了上下文中作者表达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语境理解语句内容,首先要理解“或许”表达推测的含义,再分析有无“或许”一词对表达句意的不同,从论证的严密性来说明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请说说首句中“不觉”二字的好在哪里。

2.诗中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进至陕,泰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一东西,正在今日。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愿大王不以为疑。”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欢曰:“若遇伏兵,孤何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释〗①欢:高欢,东魏丞相。②泰:宇文泰,西魏丞相。

1.下列句中的“以”与“孤何以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始出时去人近    B.激怒其众

C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D.中有足乐者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子绘认为这次是统一东西两魏的大好时机,应该乘胜追击宇文泰。

B.高欢因为害怕有伏兵,始终不打算追击宇文泰,最后只派了几千人去追。

C宇文泰原来是想让王思政把守虎牢关,后不得已只能让他防守恒农。

D王思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刘丰生,最终守住了恒农。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欢深之       

以为          咸:

数千骑追泰    将:

楼橹          起: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

(2)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

 

查看答案

名著简答题。

我自从得到敌人企图发动侵略战争的消息以后就避免到那一带海岸去,恐怕被敌人的船只发现。战争期间两国间的来往一律严格禁止,违者处死;同时皇帝又下令封锁了大小船只,所以直至如今,他们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我的情报。我向皇帝提出了我打算如何夺取敌人舰队全部船只的计划。根据我们侦察员的报告,敌人的舰队正停泊在港里,准备一有顺风就驶出港口。我向一位最有经验的海员打听海峡的深度。他说他们曾经用测铅测量过多次。海峡中部在满潮时期有七十“格兰格拉夫”深,大约当于欧洲度量单位六英尺;别的地方最深也不过五十“格兰格拉夫”。我走到东北海岸,扒在一座小丘后面,拿出袖珍小望远镜来观察停泊在港内的,大约包括五十艘战舰和许多艘运输舰的敌人舰队。然后我回到家里,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所以我可以下令)赶办大量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缆绳大约有包扎货物用的绳子那么粗细,铁棍的长短、粗细跟编结用针一样。我把三根缆绳搓成一根,这样就更结实了。为了同样的理由,我又把三根铁棍扭成一根,把两端弯成钩形。我在五十只钩子上拴上了五十根缆绳,就向东北海岸去了。

①“我”当时代表哪个国家出战?②引起本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③请概括本段中“我”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B.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C飞岛国第二大城市林达里诺因不满高压政策而发生叛乱,国王在该城上空停留几天来断绝该城人民的阳光和雨水,并让人向城中投掷巨石,最终降伏了该城的人民。

D.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河边盐道上的三道闸门固定出上、中、下三个码头的位置,                           

①院落前的临河廊亭面对着河面的清凌,昔日繁荣的景象只能在古街才能找到踪迹。

②上码头榕树下的老宅依然,屋里的主人已不知道码头的历史。

③顺河而下,陈家祠堂富丽堂皇,青砖灰瓦,门厅三重,院落深深。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