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愣愣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生造诣,即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言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言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教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教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教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多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是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甜酸苦辣给你。

⑨在你面前,为你代笔,我们头上的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超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⑩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稚(       )  ②刻(       )  ③心(       )  ④奢(       )

2.在①段中“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作者意欲说明什么?

3.文章第④段记叙了什么事?从中表现了穆尼老师怎样的品质?

4.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文章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这种形式的文章,前后往往会有提示性的语句使其衔接过渡自然。找出一处本文的提示性语句,抄写下来。

5.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句子。

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

6.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的“感悟到某种超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7.“三十年的重量”指的是什么?是镌刻于老师心扉三十年的那份稚拙的“涂划”,还是饱含学生三十年酸甜苦辣的那份精美的“复制”……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回答。

 

1.① zhuō ② juān ③fēi ④Chǐ(共2分,每小题0.5分) 2.作者意欲说明自己临近岁末,却不得不应付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由此感到身不由己,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日常流于形式的“虚礼应酬”的厌恶。(4分,意思对即可) 3.记叙了穆尼老师讲公开课,问我们一些很难的问题,使我们都答不出来。(2分,意思对即可)可以看出穆尼老师不会投机,正直的品格。(2分,意思对即可) 4.插叙(1分)提示性语句示例:“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2分,找出一处即可得分) 5.“怯生生”、“慌忙”、“嗫嚅”写出了年少时他们怀着一种极其虔诚、崇敬、单纯到有些敬畏的感情给老师送上我们自己画写的贺年卡。(4分,意思对即可) 6.“感悟到某种超越时空的人间至情”,是指真正的师生情谊,是指教师关心学生成长,学生尊重教师工作成果,双方视手工赠品为至宝,从这一小事体现的是对一种劳动成果的尊重。(4分,意思对即可) 7.围绕“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也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师生感情是纯真的,而且历久弥深回答” (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锁定“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在文中所在的位置,在文章开头部分,很显然在这里是开启下文,设置悬念,因此答案应在下文。下文是作者叙述老师要自己和同学补一张贺年片给老师。由此作者引发感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综上所述,感觉浑身空荡荡、虚飘飘是因为自己已经成为了参加社会文化活动的躯壳,被世俗的纷杂之事所缠绕,任人摆布,而昔日的那份纯净已经荡然无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 试题分析: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根据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情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提示的答点“叙述方式”,根据所学积累了解“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四种叙述方式,阅读全文,根据所叙情节发生先后的安排来判断作答。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句是描写人物的语句,点明表达人物行为、神态特点的词语,分析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对语言描写的生动性加以评价。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6】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根据题中的答题点“人间至情”,从本文情节中所表现的师生之间的情感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7.7】 试题分析:阅读本文,即可了解文章是表现师生之情的,从这点即可理解标题中“重量”一词所指的“深厚情感”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太宗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朕问其(        )       

延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3.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左传》相传为        时期鲁国史官         (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焉?(             ②神弗也(      

③小大之  (        )     ④望其旗(       )

3.大敌当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应是国之要务。但曹刿见到鲁庄公所谈到的并不是这些问题,曹刿关注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会首先关注这一点?

4.对于鲁国来讲,这一仗属于自卫战,军中士气高涨,为什么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之时曹刿却没有同意出击?

5.曹刿是长勺之战的关键人物,但鲁庄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后世君主读这段史书,能够从鲁庄公身上汲取到哪些经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关雎》)

2.蒹葭苍苍,(                  )。(                  ),在水一方。(《蒹葭》)

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4.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5.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以浊酒引出思家之情,又借典故表现外患未除,功业未建,欲归不能的矛盾心理,把词人的耿耿丹心与深沉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的词句是:(               ),(              )。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诗人以“(             ),(              )”一句为我们创设了一幅边塞冬日雪景的美丽图画。

7.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寓居成都,由茅屋被风吹破联想到社会现实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体现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8.“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既用此告诫子侄,又常常以此述志自勉。《出师表》中明确的表达出他这种人生志向的句子是:(                ),(                 )。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以“补你一个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拥抱”“点赞”“道歉”“礼物”等,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要求:说真话,诉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