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第十七届“腊月风情节”于元旦启幕,为期三天。新年伊始,水乡腊月,在安昌,便可品味...

第十七届腊月风情节于元旦启幕,为期三天。新年伊始,水乡腊月,在安昌,便可品味传统江南的味道。

 

1.请为本次安昌“腊月风情节”拟一条宣传口号          

2.几位同学用相机将一幅幅彩照定格。请参考以下几张照片,为本次“腊月风情节”拟一段宣传词,吸引外地游客来此参观,100字左右。

 

 

1.例:记得住乡愁,留得住年味-----安昌古镇 悠悠安昌古镇 浓浓腊月风情 相约安昌古镇 品味腊月风情 腊月,遇见最美的安昌 2.例:“社戏锣鼓伴月升,腊肠香味随风飘”一年一度的安昌“腊月风情节”拉开帷幕。在这里,坐乌篷船,游古镇,看各式石桥。写春联、裹粽子、炸臭豆腐瞬间让人勾起童年的回忆。扯白糖,放一口进嘴里,美味带着浓浓的香甜。满街挂着的安昌腊肠,更是一道独特的腊月风景,意味着“长久团圆”……您一定不能错过!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时,除了围绕活动的主题之外,有时还为了宣传标语的感召力,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拟写宣传语的应试策略: 一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应用其他修辞手法,或日常成语俗语的变式,力争吸引读者。 二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

【乙】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日夜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二红饭》苏轼)

1.解释下列加横线

①惟吾德                  ②无案牍之形(      

③故日夜奴婢(      )        ④是嚼虱子(        )

2.选出下列语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无丝竹之乱耳。      B.嚼之啧啧有声

C.渔人甚异之          D.箬蓬覆之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然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                             

5.【甲】文主要使用了①      的写作手法,以陋室不陋,表达了②     

【乙】文苏轼在③       的生活境况中,依然能保持④       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陆游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1.试比较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加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雨”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有何含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联系具体语境,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查看答案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假设你居住的社区已设有分类垃圾桶,但你的父母怕麻烦一直未将垃圾分类。请你用一句话劝说父母进行垃圾分类,内含积极措施一条,并注意用语得体。

 

 

查看答案

有人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请选择一个人物并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