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

阅读《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 2.“父母框架”是指他们的人生经验(或父母自己内心的标准)。 3.对比论证,作用:将父母标准下的二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 4.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解答本题就要根据题目,即文本内容明确对象是父母,进行概括作答。“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中词语的含义。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父母框架”是指他们的人生经验(或父母自己内心的标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阅读第②段,运用对比论证,将父母标准下的二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从文章的第⑨自然段“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可作答。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谏议教子,完成后面小题

《谏议教子》

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①,蹄啮伤人多矣。一旦②,父谏议③入马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④,乃曰“内翰⑤卖之商人矣。”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直⑥,戒仆终老养焉。其长厚远类古人。

选自《能改斋漫录》

【注释】①驭驾驭。②一旦一天。③谏议规劝皇帝、提出建议的官员。陈尧咨的父亲当时是谏议大夫,故称“父谏议”。④圉yǔ养马的人。⑤内翰因翰林学士随侍皇帝左右,一般不外出,故称内翰。⑥直:通价值这里指钱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

2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仆终老养焉。

2.谏议大夫的“长厚”表现在哪两个方面?选文中谏议大夫的话的意思可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陋室铭》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下列加横线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居右者椎髻仰面      B.之不以其道

C不用,则以纸    D.无丝竹之

2.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查看答案

阅读《渔家傲》-词,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2.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下段文字的涵义,与哪一项最为接近?(    

“人类的聪明,就在于他们创造了语言,并且玩着各种语言的花样。这些语言的花样逐渐脱离了真实的事物,也脱离了诚恳的心意,而编织成一片如烟似露的假象。人类的愚蠢,也就在于逐渐不去解开这层假象,而宁可先入为主地就认定它是真的。因此,不思不想,就随着这层假象的翻覆,而哭哭笑笑起来。”

A.侃侃而谈的人播种,缄默不语的人收获。

B.心灵关注的一切,只能由双唇说出的言语讨论。

C.入耳为真,不探究事实,则易为表面所惑。

D.一般人用语言交流思想,聪明人则用它掩饰思想。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 下列对名著《水浒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A.作品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B.《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等。

C.作品中的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D.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大虫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清结拜为兄弟。

(2)“智取生辰纲”的“智”字体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