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融恰 挑衅 不屑置辩 温文而雅 B.阑珊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融恰      挑衅       不屑置辩      温文而雅 

B.阑珊      秉烛       无用赘言      未雨绸谬

C.伟岸      秀颀       纵横绝荡      浮想联

D.澎湃      淅沥       死心塌地      瘦骨嶙峋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辨析出来。A项“融恰”应写作“融洽”,“温文而雅”应写作“温文尔雅”;B项“未雨绸谬”应写作“未雨绸缪”,C项“纵横绝荡”应写作“纵横决荡”。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秀(qí)    (jié)     惴不安(zhuì)  其租入(dāng)

B、箕(běn)   骂(màn)    坦荡如(dǐ)     彬有礼(bīn)

C、裂(jūn)   丁(bāo)    怒不可(è)      心潮澎(bài)

D、赋(bǐn)   (qiān)   苗助长(yà)     了腿(zhé)

 

查看答案

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          

要求:(1)横线处添加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泊秦淮》(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墨子.贵义》)

1.孟子名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政治主张是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

(2)万事莫贵义。_______________

(3)故不为得也。_______________

(4)则冠履不若手足之也。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困于心,衡于虑。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贤者能勿丧耳。

5.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生/亦我所欲。

C 、争一言/以相杀。           D 、今齐/地方千里。

6.下列“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断子之手足   醉翁之意不在酒

B、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   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诲汝知之乎   投诸渤海之尾

7.甲乙两文共同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甲文则用_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用原文进行回答)

8.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找出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坚持这种“义”的必要。(4分)

 

查看答案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小说以“翻浆”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2) 文中三次写到“鬃绳”,这样写分别有何作用?

4.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5.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