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捡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多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透过雪花落在鼻尖上融化后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如此减薪后的酸楚和感愧。 3.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任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4.(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文中写雪的句子很多,如“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判断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能力。结合生活得背景来分析,“酸”字表达出对家庭生活的艰辛、父亲的辛劳而产生的酸涩之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判断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能力。句子中几个连续的动词,刻画出买柴者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的丑恶嘴脸。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通过事件,可以看出人物的职业和身份。这是分析人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合与父亲有关的语言、动作、事件等内容里分析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游戏的功用

①人生真正的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有学者认为,个体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重复人类的演化过程。游戏是生物遗传的结果,是一种复演祖先进化的过程。

②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愉悦。这种愉悦情绪,能激发和调动他们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使他们今后生活、工作的必修课。游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491名小孩分成几个组,对他们进行了一种名为“托伦斯测试”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检测。这种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一系列根据图形进行的拓展绘画来判断创造力程度高低。孩子们被要求以某个特定图形为基础进行自由创作,然后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并描述出故事背景。测试结果显示,有游戏经验的孩子的思维更发散也更灵活,比不玩游戏的孩子能发挥出更高的创造力。④部分孩子因为玩游戏影响了学习。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这些孩子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来自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适量地玩计算机游戏对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反之,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能力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来自美国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的孩子更“聪明、有活力和易于成功”。

⑤年轻人往往喜欢一些高难度游戏,以获得新异的刺激和求真的乐趣。在玩精彩的游戏时,也即在克服障碍时,年轻人主动让自己朝着情感的积极一端前进。他们紧张的投入其中,而这恰恰是产生各类积极情绪和体验的正确心态和身体状况,这是因为人在能力极限下进行工作时所达到的投入状态,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这种态度就是游戏设计师和心理学家所谓的“心流”。一旦进入了心流状态,人们就想长久地停留在那里,不管是放弃还是获胜,两种结果都是无法让你心满意足。如果游戏的目标真正具有吸引力、反馈又足以激励人心,年轻人会在相当长的时间满怀热情不断挑战游戏设置的重重障碍。在游戏中,他们积极乐观地做着一件自己擅长并享受的事情,这给他们带来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

⑥当今,本应是年轻人喜爱的一些游戏也成为银发老人的“宠儿”。他们不仅可以为老人晚年的生活增添乐趣,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游戏还有减轻老人精神压力的功用,可以使老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边玩电子游戏边活动身体的参试者的大脑功能变得活跃,同等运动量下,他们的收获也更多。定期通过游戏机来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1.游戏具有哪些功用?请分条概括。

2.仔细阅读第⑤段,为“心流”下一个定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分别简要分析。

定期通过游戏机来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

B.借助一系列根据图形进行的拓展来判断创造力程度高低,是“托伦斯测试”的基本原理。

C.要想让孩子聪明、有活力,就应鼓励孩子多玩游戏,因为游戏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D.年轻人喜欢玩一些高难度游戏,并在克服重重障碍中,获得刺激和乐趣,这就是在重复人类的演化过程。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以“文明着装 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题】〔活动一:知“服之美” 〕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礼仪之大,谓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

1.〔活动二:明“服之仪” 〕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学生

 

老师

对“整洁”取向的认可度

39﹪

96﹪

对“朴素”取向的认可度

13﹪

85﹪

对“个性”取向的认可度

94﹪

16﹪

对“品牌”取向的认可度

82﹪

37﹪

 

在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方面,学生与老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活动三:话“服之礼” 〕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①转述前须有开场白;②完整准确;③要点突出。

讲话内容

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程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活动四:传“服之道”〕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含有“整洁”一词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宣传语。要求:根据已有句子特点及句末用韵特点补写。

自尊自爱重仪表,                    

朴素自然是本色,端庄大方树风标。

女子淑雅有修养,男儿飒爽展英豪。

青春飞扬添活力,品格精神最重要。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是以_________划分阵营;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国名),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而现在,                              ……(《乡愁》/余光中)

④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⑤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孟子两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