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下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时时而进(            2欲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由此观                  投诸渤海尾(《愚公移山》)

B.皆美于徐公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下令                    陈涉立为王(《陈涉世家》)

D.皆朝                  何至此《唐雎不辱使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1.(1)间或,偶然 (2)即使 2.C 3.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 1分) 启发: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间”为“间或”,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虽”为古今异义,古义为“即使”,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加点词的多义性,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C项“乃”皆是“于是就”的意思。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面”“刺”“过”“赏”“安乐”,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4. 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内容,从点明邹忌采用了的“设喻说理”的方法,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种方法的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释:令狐郎中:指令狐綯,宣宗大中二年拜考功郎中,后累官至宰相。

1. 对于书信,古代有很多称呼,文中哪个词是信的代称?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请参加“茶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1)请你根据以下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2.(2)茶联是中华茶文化的一部分。有些茶联意味深长,值得一读,如“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思品小盏茶”。为什么说读《红楼梦》思品小盏茶?

 

查看答案

填空。

1)塞下秋来风景异,               

2                                ,日长飞絮轻。

3)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是:

                                

5“愁”似乎是词人永恒的话题,不仅写法多样,而且意境丰富,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有两句语病,请在答案卷上用修改符号改正。

冶炼厂周边的超标血铅儿童,因为水污染只能靠买水度日的村民,雾霾里戴着厚厚口罩行色匆匆的人们……这一个个镜头不断提示我们,环境污染正在危害人们的健康,防护这一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