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怒乎             无案牍劳行

B.士必怒                       为佣耕,何富贵也

C.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有先生也

D.仓鹰击殿上                   怀怒未发,休祲降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使人安陵君日          太守

B.天下缟,今日是也          吴广爱人

C.安陵君其寡人              时人莫之

D.否,非若                谓大同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A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项中“之”皆为主谓之间不译。 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项中“是”皆为“这”。 3. 试题分析:阅读文段,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所学所记,梳理有关的语句,比较判断正误。C错,“颂扬正义”是过度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明文阅读

壮族“干栏”

(1)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2)“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

(3)“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4)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

(5)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 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6)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

(7)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根据《壮族通史》改写)

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总分顺序

2.下列对本文引用古籍资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B第②段有壮语音译词的阐释,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对“干栏”进行解说。

C第④段的三则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壮族先人创造“干栏”建筑的原理。

D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语言平实,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中“干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干栏”氛围全楼居式、半楼居式以及地居式三类,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

B“干栏”分成三部分,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楼阁多储存粮食。

C“干栏”民居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

D“干栏群落有一家几兄弟居住的“串联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会遗风的“并联式”。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干栏”就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B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

C“干栏”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势特点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D“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巨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作品,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名作,它们都出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中,小说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张老师找小雄到办公室谈话,小雄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