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为什么不读经典》,完成下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彭程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

阅读《为什么不读经典》,完成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彭程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目前正在阅读的经典是哪一部作品?结合上文的论述,说说你阅读经典作品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首先,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接着指出人们不读经典的原因,一是经典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二是经典体现的是生活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三是指出现代人生活浮躁,没有耐心细细品味。最后号召人们有了认识之后,行动要跟上。 2.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 3.我正在阅读的名著是《骆驼祥子》,祥子的悲剧命运首先揭示了那个吃人的社会的黑暗本质;其次也揭示了祥子的悲剧也有祥子自身的问题,比如自私,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买车。 【解析】 1.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用设问句引出人们不读经典的几个原因,最后加以总结,提出号召。先把全文分层,再概括层意,再用连词连缀起来。 2.材料一: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和原文中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观点对应。 3.原文第三段中“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揭示了经典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时间存折》,完成题。

时间存折

聂鑫森

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是掉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遗落在其他地方?天知道。

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头。史力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主修古典文学。没想到毕业后,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只好应聘到一家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好在公司在社区有集体宿舍,供未婚员工无偿居住。一套房子住八个人,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史力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雨,就在长廊里呆坐。

一天,史力发现社区有一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社区很大,老人不少,其中一些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管委会倡导中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工,所花费的时间一笔一笔记于存折,当自己需要时,则由其他义工来帮忙干活,谓之领取时间

苦闷中的史力,立即申请去做义工,并领取了一个存折。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有位叫章文心的老先生,年过七十,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老伴过世,无儿无女。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找资料,做他的听众和他讨论问题。我们物色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

星期六的上午,史力打电话给章文心教授,对方热情地说:小史啊,我期待已久,扫榻以迎!放下电话,史力向章家走去。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微笑着伸手示意,把他引进客厅。上下两层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除厨房、卫生间外,其它地方都立着成排的书架。一种久违的熟悉的书香冲入心底,史力深长缓慢地呼吸着,胸脯一起一伏,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章先生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黑茶,请君一尝。

 

谢谢。

当他们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生说:

小史,你的硕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呀?

是《论名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只是泛泛读过。很惭愧!

你虽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自学成才,只要吃得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愁不成功。你叫史力,有字吗?

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二字。

谢谢先生赐字。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赶紧站起来,向先生深鞠一躬。

章先生哈哈大笑

史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业余时间他或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或去章家。每次去先打扫卫生,然后查找资料,都干完了,一老一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这个记录时间的存折,居然丢了!其实只要史力到管委会说明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力在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近二十万字的专著,由先生推荐出版了。先生又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是可以留校的。

史力说: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

说完,先生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说:你三年前掉在我这里的,之所以没有还你,是想看看你有什么反应。愿做一个领时间存折的义工已属不易,掉了之后竟不求补发,内心非常淡定,连理所当然的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所至。

史力接过存折,存折已经有厚厚一沓了,除了那原有的五十小时,上面填满了他每一次做义工的时间。史力轻轻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都是先生义务教诲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先生说:好!

1.小说的题目是“时间存折”,存折上除了存储了史力做义工的时间,还存储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上下文,说说语句中加线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先生哈哈大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激励史力继续提升学问,章先生从屈原的诗歌中为其取字“修远”。为了实现你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激励自己前行,请你从古诗文中选取一句,为自己取一个字。

(1)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

【材料一】

传统的匾额被称作古建筑的灵魂,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种装饰构件。以其多变的式样,精湛的书法,精炼的内容与建筑群落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匾额悬挂于屋檐之下、门楣之上,位于门的正中,突出一个  (高 正)字,代表了正统、正中、正气、正派。

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用以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一般情况下,竖立的叫额,横卧的叫匾,通称匾额。

匾额的题材,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嘉奖类匾额。既有朝廷官员对百姓义举善行的勉励,也有百姓对清官惠政的感恩。比如孔庙,曾获清朝历代皇帝的御匾。168411月,康熙帝亲自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匾额万世师表。意为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无论在何处为官,都做到整治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兴修水利,把豪强兼并的土地还给百姓。淳安百姓赠其海青天匾,彰显其为民 (谋取福利 伸张正义)的事迹。

二、言志类匾额。多是表白个人的理想志趣,借匾额昭示于众,并以此自警、自律。最常见的是官府公堂的匾额,例如公堂上的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还有自警的匾额,著名的有林则徐书斋的制怒,警示自己不要因发怒而伤身、坏事,以求逐步达到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境界。

三、说明类匾额。意在介绍建筑物的主人或建筑物的属性与用途。北京中山公园内有百年老字号茶庄——来今雨轩,典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记录的是人情冷暖。杜甫客居长安,被唐玄宗赏识,众人便主动上门结交,一时车马不绝;但终因没有谋得长久官职,于是被众人逐渐疏远。于是旧雨新雨就成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来今雨轩,取新旧朋友来此欢聚之意。

四、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牌匾。多表达美好的祈愿。旧时普通百姓家多数悬挂祈求福泽的厚德堂种德堂等牌匾,也有的人家悬挂祝愿家和邻睦的和睦堂孝友堂等牌匾。遇有特定的值得纪念的事情,也题送匾额相庆,如祝寿的牌匾寿比南山、庆祝新屋落成的牌匾华堂永昼,祝贺添子的牌匾文曲星耀等。

五、商用的字号匾。寄寓吉祥如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美好愿望。中华老字号同仁堂药店的匾额同仁堂,就寓意了其经营宗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杭州西湖岳王庙

位于杭州西湖的岳王庙内,在岳飞的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坐像的左边悬挂的匾额是碧血丹心精忠报国;坐像的右边悬挂的匾额是忠义常昭浩气长存,表彰岳飞维护民族利益的气节。

满分5 manfen5.com

 

四川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汉昭烈庙),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在一起的祭祀祠庙。

因刘备墓和刘备殿是武侯祠的主要部分,所以武侯祠第一道大门悬挂的是汉昭烈庙金字匾额,因刘备死后谥号为昭烈。刘备殿正中供奉刘备,东偏殿供奉关羽,西偏殿供奉张飞。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插图是祠内的过厅上的大匾,穿过去就是孔明殿。武侯祠本来不在此处,是因为百姓感于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在后来的拆建过程中搬来此处。

1.从【材料一】中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阅读【材料二】,结合【材料一】内容,判断岳飞的“还我河山”和诸葛亮的“武侯祠”各属于哪一类题材的匾额,并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试卷“基础·运用”第5小题的资料,请你为我区的永定楼题写一个四字匾额,并做解释。

【材料三】风景名胜匾额选辑

燕京八景:    金台夕照、居庸叠翠、蓟门烟树、西山霁雪

武汉黄鹤楼:  楚天极目、浪下三吴、势连衡岳、气吞云梦

北海公园匾额:积翠、堆云、烟云尽态、湖天浮玉、春雨林塘

(1)用规范汉字写出四字匾额

满分5 manfen5.com

 

(2)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已】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②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③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⑤开济⑥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①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②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③自:空。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⑤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⑥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臣于草庐之中         顾: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2)猥自枉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是诸葛亮的自述,【乙】文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综合【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结庐在人境,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诗经·蒹葭》

3.你的同桌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非常苦恼。经过观察了解,你发现是他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请选用《论语》中的原文来帮助对方               

4.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列举了历史上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成就大业的人物;还论述了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内有贤臣辅佐、外有敌国外患的观点。用以阐明“               ”的道理。

 

查看答案

小说《红岩》出版后反响非常热烈,1964年歌剧《红岩》又获得广泛好评,尤其是主题曲《红梅赞》广为传唱。请你结合《红梅赞》的歌词,联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分析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