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完成下题。 守口如瓶 ①男人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女人。...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完成题。

守口如瓶

①男人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女人。

②他仍然按时出门和回家。男人夹着公文包,挤上公交车,三站后下来。他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定,愁容满面地看着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到了傍晚,男人换一副笑脸回家。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男人这样坚持了5天。

③5天后,他在一家很小的水泥厂找到一份短工。那里环境恶劣,飘扬的粉尘让他的喉咙总是干的。劳动强度很大,干活的时候,他累得满身是汗。男人全身沾满厚厚的粉尘,他像一尊活动的疲劳的泥塑。

④下了班,男人在工厂匆匆洗个澡,换上笔挺的西装,扮一身轻盈回家。

⑤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女人就奔过来开门。满屋葱花的香味,让男人心安。

⑥饭桌上女人问他:“工作顺心吗?”

⑦他说:“顺心,新来的女大学生挺清纯。”

⑧女人嗔怒,却给男人夹了一筷子木耳。

⑨女人说:“水开了,要洗澡吗?”

⑩男人说:“洗过了,和同事洗完桑拿回来的。”女人轻哼着歌,开始收拾碗碟。

男人想:好险,差一点被识破。疲惫的男人匆匆洗脸刷牙,然后倒头就睡。

男人在那个水泥厂干了20多天。那天晚饭后,女人突然说:“你别在那个公司上班了吧,我知道有个公司在招聘,帮你打听了,所有要求,你都符合,明天去试试?”

男人一阵狂喜,却说:“为什么要换呢?”女人说:“换个环境不是很好吗?再说这家待遇很不错呢。”

于是第二天,男人去应聘,结果被顺利录取。

那天男人烧了很多菜,也喝了很多酒。他知道,这一切其实瞒不过女人的。当一个人深爱着对方时,有什么事能瞒得过去呢?男人回想这20多天来,每天,饭桌上都有一盘木耳可以清肺。粉尘飞扬中的男人需要一盘木耳炒蛋。有时女人会逼他吃掉两勺梨膏。现在男人完全相信女人早就知晓了他的秘密,她默默地为他做着事,却从来不揭开它。

婚姻生活中,有一种感动叫相亲相爱,有一种感动叫相濡以沫。其实还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1.夫妻双方“守口如瓶”的表现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划线句“飘扬的粉尘让他的喉咙总是干的”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中,男人“烧了很多菜,也喝了很多酒”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文意,谈谈你对本文题目“守口如瓶”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丈夫没有把失业的事情告诉妻子,怕她担心;丈夫也没有把在环境恶劣的小水泥厂工作的事情告诉妻子,怕她难过。妻子没有点破丈夫工作的现状,每晚给他准备带有木耳的晚餐;妻子默默地打听符合丈夫条件的招聘信息。 2.写出了他工作环境的恶劣(或“写出了工作环境对他的喉咙造成的伤害”);为妻子为他的晚餐中准备木耳做伏笔。 3.庆祝自己应聘被顺利录取;感谢妻子为维护他的尊严对工作方面的真相守口如瓶(默默做事,从不揭开);感谢妻子在他的工作面临困境期间的体贴关心(深爱)。 4.是对整个事件的概括;反映了夫妻二人对对方的一种无声呵护,是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具体表现。 【解析】 1.从①-⑤段可以看出丈夫没有把失业的事情告诉妻子,丈夫也没有把在环境恶劣的小水泥厂工作的事情告诉妻子。从⑥-⑬段可以看出妻子没有点破丈夫工作的现状,每晚给他准备带有木耳的晚餐;妻子默默地打听符合丈夫条件的招聘信息。 2.“飘扬的粉尘让他的喉咙总是干的”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再结合“每天,饭桌上都有一盘木耳可以清肺。粉尘飞扬中的男人需要一盘木耳炒蛋。”分析出这是为妻子为他的晚餐中准备木耳做伏笔。 3.结合⑭⑮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其中的原因。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来回答。“守口如瓶”是对本文所叙事件的整体概括,夫妻二人均对对方守口如瓶,这是双方相互的理解与关爱,是相濡以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③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④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⑤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作“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作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文章介绍八种云是按照                的顺序进行介绍的。第③段介绍的几种云的共同特点是                     ,预示的天气是                      

2.第②段中加线词“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                                                              .

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任选一处,指明其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诗文,完成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乙】钓鱼湾

储光羲(唐)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1.下列各组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反激    下车引           (《陈太丘与友期》)

B.石之半      虽有            (《虽有嘉肴》)

C.湮沙上      吾十有五而志     (《〈论语〉十二章》)

D.不知二者多矣   暮而果大亡     (《智子疑邻》)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语。

①山门于河         圮:

沙为坎穴         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4.我国古代的诗文中经常涉及到一些科学现象。【甲】文中的相关内容涉及到了物理学的重力现象,【乙】诗中的“                                                         ”一句涉及到了“光的折射”现象,“                                                            ”一句涉及到了“力的传导”现象。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填朝代)代小说家。石猴曾经拜             为师,师傅给他起了法名“孙悟空”,学得了长生之道、             (填本领)及“筋斗云”。又向东海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后因大闹天宫,引得玉皇大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前来镇压,于是孙悟空与二郎神斗得难解难分。

 

查看答案

默写

1.秋风萧瑟,                                     。(曹  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7.《虽有嘉肴》中强调了“教”和 “学”两种体验的重要性。“学”的价值是“                                             ”,“教”的价值是“                                               

 

查看答案

现在来展示你的文学功底。请在“备选”的诗句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分别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处,构成四首完整的“天净沙”。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展示: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2.近山近水人家,带烟带雨桑麻,当役当差县衙。一犁两耙,              

3.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              

4.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              

备选:停停当当人人      自耕自种生涯        探梅人过溪桥        白草红叶黄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