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 ——韩 非 ——战国 B....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        ——韩          ——战国

B.《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C.《春》            ——朱自清        ——现代

D.《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英国

 

D 【解析】《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联中对仗欠工稳的一项是(    

A.上联:洞帘水挂水帘洞             下联:山果花开花果山            (回文联)

B.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下联:水牛下水,波没水牛腰      (顶针联)

C.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谐音联)

D.上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谜的谜面与谜底不对应的一项是(    

A.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形影不离

B.千山鸟飞绝                      —— 鸦雀无声

C.南郭先生吹竽                    —— 津津有味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各得其所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析】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清的特点。

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宗璞《紫藤萝瀑布》)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盛开的紫藤萝花饱满的生机。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皇帝的不务正业、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形象。

 

查看答案

作文.

以“享受_____________的乐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  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 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塔”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

1.文章开篇就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结果如何?为什么要强调它们“怕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重点显然在小珍珠鸟那儿,那么,篇首为什么又写它的父母怕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珍珠鸟》,不由想起了古代一些诗人的诗篇:陆游的“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咏燕》),杜甫的“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两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三绝句》),秦韬玉的“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燕子》)。你觉得哪一首诗所描绘的人鸟相亲的场景与本文最为相似呢?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A.《珍珠鸟》虽是散文,但其盎然诗意并不亚于诗篇。那细腻的笔触、绰约的文姿、委婉的风格、清雅的格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直若一首动人的抒情诗。

B.作者对人鸟相亲的那段描写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突出了小雏鸟的无赖、天真,笔触轻盈活脱,这不仅使文章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而且色彩斑驳,呈现跌宕变幻的  景象,使人读来兴味益浓。

C.珍珠鸟对作者的亲近和友爱正说明作者有着崇高的情感和理想。作者的理想是什么?文章虽然没有明确揭示,但读者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

D.文章短小、精练,但对氛围即“境界”的描写异常生动,从字里行间渗透这作家博大的爱心。

E.大凡真正的文学家,大都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石,乃至一花一木、一鸟一虫。冯骥才对珍珠鸟的喜爱,与杜甫、陆游等大抵是一脉相通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