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不以其道 执而临之

B.自经乱少睡眠   贤者能勿

C.食不能尽其材   鸣而不能通其意

D.不以其得之 策之不以其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乎_________

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__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

3.翻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文分别批评和嘲讽了哪种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从前,往时;停止;有时;尚且,况且 3.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于礼义就接受了.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4.甲文批评和嘲讽了“万种则不辨礼仪而受之的人”(或批评了见利忘义的人);乙文嘲讽了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一词多义, A项,鞭打,驱使,名词用作动词;鞭子,名词。B项,读音sāng,丧事;读音sàng,丧失。C项,代词,代千里马;助词,无实际意义。D项,都是名词,方法,道理。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联系上下文,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推断词语的意思。⑴通假字,“向”,从前,往时;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也是不可以停止的吗?已,停止的意思。⑶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一顿饭有时吃一石粟。或,有时的意思。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要与平常的马都不能相比,(怎么能跑千里呢?)且,尚且的意思。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放到语境中,抓关键词语的翻译,注意句式,调整语序,注意增删词语,使句子通顺。 ⑴万钟,数量词,不用翻译;俸禄,名词,不用翻译。辩,通假字,通“辨”,辨析。则,表假设。受,单音词变双音词,接受。⑵策,名词用作动词,驱使。之,代词,指千里马。以,介词,按照。其道,千里马的方法。食,sì,喂养。尽其材,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概括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从反面列举了几种见利忘义的人,称之为“此之谓失其本心”,作者对此进行了批评。乙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 嘲讽了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4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4年增加0.13本。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提出两条改善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1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说散文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白杨礼赞》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孔乙己》中店内外阵阵笑声和孔乙己的不幸形成了强烈对比,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高价卖出,显示出清兵卫的天赋和独特的审美能力,与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呼吁人们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河伯欣然自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________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________的心情即使一枝这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1)给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辙        移xǐ(      )

文段中______处应填的最佳词语是(      )。

A.灰暗   急不暇择

B.阴暗   急不暇择

C.阴暗   急不遐择

D.灰暗   急不遐择

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情节叙述与名著相符的一项是(  

A.“雨小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这段话中,“坐车的”就是祥子拉包月的曹先生。

B.有只黄鼠狼爱上了一个年轻人,求爱神把它变成一个女人。后来爱神想知道黄鼠狼是不是改掉了本性,就把一只老鼠放入了屋子。那个少女看见老鼠,就想把老鼠吃掉,于是爱神又把少女变成了黄鼠狼。(《伊索寓言•黄鼠狼和爱神》)

C.祥子遇到夏先生,去他家拉包月,在他的指引和帮助下,祥子又燃起了生活信心。当祥子满怀希望的去找小福子,却得知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从此体面的,要强的祥子染上了恶习,甚至为60块钱出卖曹先生,最终沦为一个给死人送殡的“末路鬼”。

D.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说自己比狮子强大,要和他较量较量。结果蚊子被强大的狮子拍死了。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伊索寓言•狮子和蚊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