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周国平 ①一个5岁的男孩对指南针不...

阅读下文,完成题。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周国平

①一个5岁的男孩对指南针不停转动,最后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充满惊奇:没有一只手去拨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从这个时刻起,他相信事物中一定藏着某种秘密,等待着他去发现。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

②在所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好奇心觉醒了,面对成年人习以为常的世界,他们提出了绝大部分成年人没想到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和好奇心一起,还有想像力和理解力,荣誉感和自尊心,心灵的快乐和痛苦,总之,人类精神的一切高贵禀赋也先后觉醒了。假如每个孩子生命中的这个时刻在日后都能延续下去,人类会拥有多少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啊!

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心智的惰性、教育的愚昧、功利的驱迫、生活的磨难等原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儿童时代的这个时刻仿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了。但是,趁现在的孩子们正拥有着这个时刻,我们能否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留住它呢?

④《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所做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不妨说,获奖者们正是一些幸运地留住了那个心智觉醒时刻的人。从那以后,他们没有停止提问和思考,终于找出了隐藏在事物中的某些重大秘密。比如物理学奖得主宾尼希,小时候父母不让他随便打电话,他就自己想办法,用两个罐头盒和一根紧绷的长绳子制作了一部土电话。当孩子们能够用它在相邻房间清楚地通话时,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巨大快乐。后来他因研制可以拍摄到原子结构的光栅隧道显微镜而得奖,我相信这一成果与那部土电话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⑤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为什么1+1=2?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回答的问题似乎都属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水平,可是,又有多少大人能够说清楚这些貌似简单的问题?他们每个人的特殊贡献往往就建立在解决某一简单问题的基础之上,是那个简单问题的延伸和深化。

⑥关于科学家工作的性质,化学奖得主波拉尼有一个生动的说法:和小说家一样,科学家也是讲故事的人,他们用自己讲的故事来为看似杂乱的事物寻找一种联系,为原因不明的现象提供一种解释。譬如说,自然科学是针对自然界的问题讲故事,社会科学是针对社会的问题讲故事,文学艺术是针对人生的问题讲故事。因此,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针对自己提的问题讲故事。是对是错无所谓,只要动脑筋,就能使他们的思考力和想像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⑦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是一个有趣的构想。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自己来说,这是向童年的回归,不管这些大师们所发现的秘密在理论上多么复杂,现在都必须还原成儿童所能提出的原初的、看似简单的问题,仿佛要向那个儿童时代的自己做一个明白的交代。对读这本书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很及时的鼓励,他们也许会发现,那些在成年人世界里备受敬仰的大师离他们非常近,其实都是一些喜欢想入非非的大孩子。这本书当然未必能指导哪一个孩子在将来获得诺贝尔奖,但它可能会帮助许多孩子获得比诺贝尔奖更加宝贵的东西。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能够成长为拥有内在的富有和尊严的真正的人。

(选自《周国平论教育》,有删改)

1. 文章第①段用爱因斯坦的事例开头,有什么作用?

2. 阅读第③段,说说加横线词语“昙花一现”的含义。

3.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说“我相信这一成果与那部土电话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你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更加宝贵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1. 用名人事例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核心观点。(2分) 2.比喻美好的事物出现不久就消失,这里指儿童心智觉醒时刻非常短暂,易于消失,因而格外宝贵。(或:指儿童心智觉醒时刻像昙花开放一样非常短暂,易于消失,因而格外宝贵。)(3分) 3.宾尼希制作土电话正是他心智觉醒的时刻,在此基础上,他没有停止提问和思考,对问题不断延伸和深化,终于找出了隐藏在事物中的某些重大秘密,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4分) 4.答案示例: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像力,永不枯竭的求知欲,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言之成理即可,任选3点即可,共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旨,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像力,永不枯竭的求知欲,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即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傍花村寻梅记    【清】孔尚任

维扬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冢。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富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旧有花村在桥东,今已墟矣。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满分5 manfen5.com然独存焉。一酒旗出竹林,飘扬有致。主人爱梅,红白绿萼,参差种之。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满分5 manfen5.com不知也。戊辰正二月,多雪雨,逗留梅信,至花朝方盛。箫鼓游舫,皆集红桥,独留此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余闻而羡之,遂醵酒钱、唤笙歌,作竟日欢。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较饮于名园胜;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胜。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注】①花朝: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②醵:凑钱。③旗亭:酒楼。④选楼:在扬州。原为隋时曹宪故居,因以《文选》教授生徒而得名。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一带列(        )        (2)作竟日欢(       )

(3)势竞上(        )        (4)又何焉(       )

2.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啮人              属予作文记之

B.岿独存焉          吴广以为

C.桥始传            日出林霏开     

D.不知有汉          当立者公子扶苏

3.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4. “箫鼓游舫,皆集红桥”,而作者却独赏“富贵家不知”的“梅之精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寒 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题

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1)《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满分5 manfen5.com响。

(2)右图中店名不妥,请给该店编一条幽默短信,以示提醒。

满分5 manfen5.com

[来源:Z-x-x材料:“低头族”, 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甚至大街小巷中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的人。他们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社区的朱阿姨: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女儿小华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可是,现在女儿一放学回来就扑进小屋,捧上手机或平板与同学一聊就是几小时,对妈妈爱理不理。

(3)请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低头族”危害,劝说朱阿姨的女儿改变“低头”习惯,多与妈妈交流。(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默写。

(1)           ,在河之洲。              (《诗经》)

(2)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4)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做人不能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                              。          (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

(7)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余音绕梁、引人遐思之感。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塞外送别诗句是:“                       ”。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青砖路,小灰瓦,马头墙,庭院深深。xún(  )着阵阵桂花香,踏着逶yí(  )曲折的谢家巷,蓦地kuī(  )见一圆月形门洞,门额上乃石刻篆书——“馥园”。“馥园”就像一朵百年牡丹静静地绽放在东关古街的满分5 manfen5.com一yú(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