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班级开展“抗战·受降”的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参加。(9分) 本报讯(记者 邓艳红)...

班级开展“抗战·受降”的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参加。(9分)

本报讯记者 邓艳红          ,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作为乞降代表,在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领导人洽降,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①芷江这个小城从此名扬于世

日本向中国投降,受降地为何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很多人颇为不解,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看来,选在芷江一点也不意外。

吴建宏告诉记者,受降地选在芷江,主要原因就是芷江拥有大型军用机场,利于震慑日军。芷江机场占地近5000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东方的第二大军用机场,最多的时候,战机达300至400架。

受降地之所以选在芷江,还因为“芷江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原因。1945年4月上旬,日军8万余兵力,分三路进攻湘西,合围芷江。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中国守军从各个方向奋起反击。③经过近两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军队大获全胜

1.概括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文中三处划线句有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将正确句子写在下面。(2分)

3.下列句子最适合作为上联填写在材料开头的一项是(  )(2分)

A八年烽火起芦沟     B八年芦沟烽火起   C芦沟烽火八年起     D芦沟八年起烽火

4.下面是芷江受降纪念坊上的一句话,摘引自中国政府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声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和平不到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1.(2分)侵华日军在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领导人洽降。 2.(2分) 受降地之所以选在芷江,还因为“芷江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 3.(2分)A 4.(3分)表现了中国人热爱和平(1分),不怕牺牲(1分),要为抗战保存有生力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新闻的特点,根据本新闻的主要事件从第一段导语中抓与事件有关的主要信息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句中有“因为”一词已含有“原因”的意思,“原因”一词多余。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根据本文内容,抓住下联表达的含义,按照对联“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意义要承”的特点拟写上联。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试题分析:抓住句中“和平”“牺牲”两个关键词,理解两者的关系,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怕牺牲这个意义来理解句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            能耐                            赃物

B.荒谬            疮疤              孤孀             书籍

C.颓唐                                        愧怍

D.唏嘘            长途           尴尬             噩耗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suí)靖         (zè)歪          (lè )         (hài)人听闻

B.(fú)晓          (jiào)          (sǒng)       穷愁(liáo)倒

C.(lǔ)走          (huáng)急        (zhuó)       转弯角(mó)

D.交(xiè)         (sàng )         (jié)问         (huáng)失措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0分)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斯是陋室,                         (刘禹锡 《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 《爱莲说》)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江苏舜天与山东鲁能泰山队在足协杯决赛相遇。在决战之前,一位江苏球迷引用杜甫

的“                ”来表达球队夺冠的祝愿与信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作文。(30分)

化解生活难题,跨越学习高度,迎接机遇挑战,驾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常常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懈努力。少走一步,也许功亏一篑,再走一步,可能柳暗花明。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懒惰、粗心......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不可缠绕的心灵  13分)

①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②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③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④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⑤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选文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2.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3.结合全文,说说“生命的光彩”的含义。(3分)

答:                                                                            
4.文中画线的句子“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