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55分,其中书写占5分) 以“那一次,我真忘不了”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

写作(55分,其中书写占5分)

以“那一次,我真忘不了”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叙事要具体生动。(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例文 那一次,我真忘不了 生活就像是永不间断的录像一样,一直记忆在你的脑海里,只不过时间长了会有些磨损,但那一幕我始终无法把他忘记,因为是他一直鼓励我要去宽恕对方的错误。 一样走在上学的路上,那条我走了上万次的道路是再熟悉不过了。刚下了雨,地面也硬朗起来了,虽不是秋天,不过天气还是那么和顺,这么凉爽的气候, 使我的心情也朗润起来,如果再碰上几个故友聊聊常事还真是快意。 学校离我们还有不远,还是遇上了小规模的人流,7 8个同学结伴的走向学校。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过小路的时候,正好有一辆红色小汽车停在那里,我想应该是在等人过去吧,也就没太在意。不过正当我要从他那里过去的时候,他突然启动了,我实在无法躲避那刹那间的危险。那一幕就像放慢镜一样,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样就摔倒了,有很多同学回头看了看,旁边的同学赶快把我搀起,这是我才觉得膝盖有点发痛。我下意识的向车窗看去不过我看到的不是车主,而是从窗户上反射的自己的脸,看着那张脸是那么苍白,眼里似乎还在渴望着什么。车主大步从车里出来,径直走到我旁边问我有没有事,我出于本能的说我没事,然后催促车主赶紧忙去吧。看着汽车远去我突然感到下颌有点凉,让朋友看看还真磕出了一大层皮,不过还好没留多少血。这时朋友对我说“你真应该朝他要点钱,要不你也得让他买点药吧” 虽然是出于本能,但我对我刚才说过的话不后悔,对呀,自己如果没事,就不要给其他人添麻烦,这样对彼此都不好。 刚才围观的同学又一次向学校走去,我开始解释刚才的事故。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就过去了,可就在这时旁边的大伯像是在指责我的对我说“下次好好走路,要是车把你撞飞了怎么办”我听后一头雾水,怎么我谦让反倒成了我的不是了! 人与人之间就是需要一种力量,一种团结的力量,那就是宽恕。如果还有那就是信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这个题目不难,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好写,灵活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把以前写熟的话题作文,稍做改动,便可移植过来。比如,“感动”话题的作文,你只需要在“感动”之后,点上“难忘”之题即可。又如“瞬间”话题的作文,只要把“瞬间”往“那一次”上套,再点“难忘”之题也可。 但好写,不等于写得好。越是普通的题目,要出彩就越不容易。因为你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你用的素材说不定别人也在用,而已还不少。因此,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视角以及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验。 注意书写占5分,书写一定要认真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红书包》,完成后面小题。(12分)

   

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 ,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一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关门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

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 ,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1.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2分)

2.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捂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退远点

C.凑近着   退远点          D.退远点   凑近着

3.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3分)

          →我找到卖后书包的文具店→        →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4.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联系上下文分析修改后的好处。(2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5.红书包成了“我”生活的 “启示录”。那么,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呢?(答出三点即可)(3分)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我的老师》,完成后面小题。(10分)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记叙的一件小事。(2分)

2.蔡老师是如何援助“我”的?(2分)

3.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2)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查看答案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陈太丘与友                 (2)尊君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太丘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2)     

4.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             ”和“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2分)

5.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寓言,广泛采用               手法,表现了它们各自的习性。(2分)

2.请写出《伊索寓言》中《狐狸和山羊》的主要内容和寓意。(4分)

主要内容:                        寓意: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近年来,为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3.仔细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2分)

老师话中的意思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