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50分) 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作文(50分)

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校名和人名。

 

例文: 走近了才知道 我总爱看花儿在夕阳里沉沉睡去。 花瓣一点一点收拢,裹住一天中最后的温暖,以此来度过漫漫长夜。 最初的我,喜欢踩在这样柔软芬芳的土地上,即使被悄悄埋伏的虫子咬得跳脚,也不许撷下一朵笑着的花儿,却只用这样安静地站在这里,就会嗅到深藏着的幸福的秘密。 可是,我好久,好久都没有再走近那方净土。 伏在玻璃窗口,看见闪烁的霓虹灯、飞驰的车辆还有繁杂的人群,却没有赤足的小孩奔跑在土地上,没有随风摇曳的一片绿色,没有挎着竹篮捧来一把豆的婆婆,时光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在我的快乐里,也触及不到这样一份温存的记忆,甚至庆幸着,住在高处,没有烦人的昆虫聒噪地叫,没有动物到处出没。 因为我确实体会不到脚踏实地的真切与感动了。 周末去探望奶奶的时候,惊奇于一路驰骋,居然不见了眺望在风中的绿色。曾经那一片土地,是奶奶最大的乐趣,种下的种子,收获的奇迹。奶奶用袋子装起了一捧刚刚摘下的豆子,忽然说起一旁的建筑工地,以后,这里是繁华的地铁站,会聚满年轻的人群。 "这是自己种的最后一点不喷农药的蔬菜了。"奶奶忽然说。面前这贫瘠的土地忽然承载了沉重和叹息,还剩下最后一片,一片枯黄的花草无力地摇动。那儿,那儿,都是原先的一片新鲜,是人们在原野上种下的希望,如今,埋没了,消失了。 走近了,才懂得,农人的哭泣。那是深深的不舍与埋怨。我站在着一片荒芜上,很无奈。被篱笆圈起的最后一点耕种之余,也没了生机。我忽然忆起曾经嘻嘻闹闹奔跑过的脚下的土地,是我认为最最纯净的地方;曾经遍布土壤的绿色,是我在乡村最美好最快乐的记忆。此刻,我仿佛与这里再次相遇了,我的心与土地紧紧靠在一起,好像忘记了别离。 默默走近了,默默触及了,默默叹息了。现在,走近了,才深深明白这里所有的、快乐的、幸福的、纯粹的、充满希冀的一切,充盈着我的内心,那个稚嫩的孩子,是我全部的童年!地铁轰轰开过的一瞬间,未来,会碾碎多少时光一路走来的痕迹,多少深埋心底的感动和孩子的言语!走近,踏足,掩面回忆。 城市,好像无情地占据了回忆和思念的权利,如今,这一点点芳香都被尘土掩埋,最终。我们都只能透过玻璃窗看到自己孤独的脸庞,望不到真实的一切。曾经的迷惘,曾经的忧伤,都化为虚影。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感知这莫名的悲伤和痛击。 回家的路上,推土机突突的声音,很不温和地扬起一片尘土,覆盖在车玻璃上。 姑姑的桑葚,奶奶的黄豆,爷爷种的希望,就此结束了。 如果可以,我还愿走近那一方净土,捧起松软的泥土,采撷笑在风中的花儿,我想,那一定散发着最纯洁的香气。 【解析】 试题分析:此作文题要抓住“走近”“知道”两个词,透析它们之关的关系,理解文题所包含的意义,即需要真实地认识事物或者生活的本质特点,就必须要“走近”,要去实践,不能凭主观臆断,人云亦云。所以说这是一道“命意”作文,但同时它又是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材空间,能体现这一作文要求的主旨的经历或者素材并不缺乏,写作时应选择最有把握写好的最易出彩的素材。根据这个题目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生活积累,此篇作以写成记叙文为宜。在具体的布局安排上,自然是先“走近”——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目见耳闻的事,再“知道”——表述具体的认识,即是要寓理于事,通过写“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有走近才能知道”。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2014年3—4月,我市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此,文华中学九年级学生举行了以“体会汉字魅力,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请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一个选题。(2分)

2.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3分) 

材料一:我市有300多所学校,30多万中小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此活动,经校、区(县)精心组织和层层选拔,六所学校进入了全市总决赛。比赛促进了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材料二:本活动受到成都多家媒体、各大高校及相关部门的关注,教师和家长也非常支持这个活动。总决赛裁判长、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认为,赛前的准备复习,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再一次解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与历史传承,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喜爱中国语言文字,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三:某获奖选手说,自开赛以来,学校积极组织了许多相关活动,同学们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学到了不少成语典故,这对本次参赛很有帮助。另一获奖选手表示,这次比赛使她更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最近在看《文化苦旅》,里面讲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这对我积累汉字也帮助不小。” 

结论:                                                                 

3.下面是三位语文老师就汉字听写大会与学生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一番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出张老师说话的内容。(3分)

李老师:我看,我们不能夸大汉字听写大会的功能。一个活动,怎么能提升靠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呢?况且,认字识词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想靠它来提高语文能力,恐怕也不行。

张老师:                                                                   

王老师:你们都有道理,不必争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汉字听写大会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   

金果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⑴我与玛丽·特拉弗斯是偶然相识。她是一个孤儿。在青霉素这种药还没有发明之前,她的父母在几天之内就相继死去。这种悲剧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可不是轰动的新闻,不过7天就会被人遗忘。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得收养这个孩子。他们自己没儿没女,而且全村都赞成他们应该这样做,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对此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事发生在两年前,那时玛丽只有5岁。

⑵我好歹算是个画家吧,对于真和美的追求已把我引入歧途,我变得相当自私,甚至对存在于我眼皮底下的真和美也视而不见。

⑶我既不是出于病态,也不是特地到乡村教堂的墓地去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这夏日的夜晚。我发现我们乡村的墓地是一块宁静的地方,它给人以无穷的沉思遐想。就在那一天,人们在这块墓地上举行了一次葬礼。可怜的老卢汾去世了,他是留在村里唯一的中国人,淘金热那个时代的遗老,至少有90多岁的年纪。我曾经把这位老人画入一套反映这个地区早期风貌的组画中。他住在村外的一间小草棚里,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人们发现他死在床上,便立即将他安葬了。据我所知,只有教区的牧师和殡仪员两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⑷我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斗,沉思地望着这位老人坟头上的新土,试图想卢汾的童年生活一一假如他曾有过的话一一这时,我瞥见了玛丽·特拉弗斯。

⑸她沿着两边栽有白杨的小道走来,手捧一大束黄色玫瑰花,后来,她跪在卢汾的墓前,把那束玫瑰花放在肥沃的黑土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两手平整着那马马虎虎翻整过的草皮。

⑹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玛丽·特拉弗斯。随后,她也看见了我。

她那对深思的棕色眼睛虽然仍是泪水盈眶,但却好像看穿了我整个面目。我觉得我那卑贱的灵魂仿佛已暴露无遗。

⑻“你是卢汾的朋友吗?”她问。

⑼我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的。”

⑽“我爱他。”她直言不讳地说。

⑾在那一刹那问,我意识到我的寻求已告结束。

⑿“告诉我,姑娘……把有关卢汾的事情说给我听听。”

“卢汾照管赫提婶婶的玫瑰花。赫提婶婶只爱她的玫瑰,哈里叔叔只爱她的书本,只有卢汾疼爱我。放学归来时,我总能在他的园子里见到他,而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提问,他还送给我一件礼物。”

⒁“孩子,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啊?”我轻声问道,生怕我的问话会中断她的叙述。

⒂“您看。”她说时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拿出了一块纯金的小匾,上面精致地雕刻着中文。⒃“你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什么吗?”我严肃地问道。

⒄“知道,”她说,”黄金酬商贾,金果报人生。”她眼里饱噙着泪水。

⒅“我不知道可怜的卢汾是否真的找到了金果,所以我从赫提婶婶的花园里给他带来了这些金色的花儿。”她这样结束了她的叙述。

⒆“我的孩子,”我说,”他确实找到了金果,卢汾在他临终之前找到了金果。”

⒇我激动地握着她的小手,领着她走出了教堂的墓地。

                                           (选自《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大全集》)

1.文中的玛丽和卢汾都很不幸,他们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收养这个孩子。

(2)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

3.在第(12)、第(14)和第(19)段中,“我”依次称玛丽为“姑娘”“孩子”“我的孩子”,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4.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从玛丽、卢汾和“我”三个角度分别作答。(6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10分,每空2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汗青”指的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主张的“                ”的生死观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刻急:苛刻严峻。上帝:老天。犹子:兄弟之子。家人:仆人。飧(sūn):熟食品。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忠厚  (  使 )             B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  (  恰好 )

C吾儿坐食好物  (  如果 )      D呼之使   ( 离开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岂有不爱         B驱其残忍

C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D宋何罪

3.本文是作者给自己兄弟关于教育孩子的告诫,选出不是作者对自己孩子的希望的一项是(    )

A从小要学会关爱小动物,不要玩弄折磨它们    B要忠厚善良,不要欺负吓人家的孩子

C要学会分享,平等待人                      D要苛刻严峻,不要贪玩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2)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

雾霾非中国“特产”看他国如何重获新鲜空气

一个月内,4次严重雾霾天气接连发生,一个月内,仅有5天没有雾霾。前段时间,我国多地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其中首都北京的情况最为严重。对此,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北京人已经习惯了恶劣的天气,但没人记得以前曾经出现过这么严重的雾霾天气,还有一些人担心呼吸致死。其实,‚雾霾绝非中国的特色产物,目前空气质量良好的国家也经历过严重的空气污染,它们大力整治环境,打造蓝天白云‚生态之城的历程为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借鉴。 

小标题:                                   

1952年12月,逆温层笼罩伦敦,连续数日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煤炭 燃烧产生的粉尘、有毒气体和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整座城市 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人们走在街头,甚至低头看不见自己的双脚。

许多伦敦市民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高发。从12月5日到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多。此后,雾霭逐渐消散,但在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在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后,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年催生了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该法案规定城镇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迁至郊外等。1974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各种保护条款,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     

按照英国政府2012年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0A的份额,400A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既包括对依赖煤炭的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也包括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到时英国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0A,石油需求降低70A。

此外,扩建绿地也是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几乎是城市面积的3倍。  

小标题:                                    

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多数地区都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这与德国实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密不可分。  

欧盟对汽车尾气排放设定严格标准,因此成员国各级政府通过技术手段在汽车减排上发挥的空间不大,主要还是依靠限制排放的‚硬措施。例如,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同时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微粒过滤装臵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臵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此外,德国还采取了一些软措施,如呼吁民众节能减排,使用节能家电,多搭乘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民众认识到减少排放人人有责,树立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工厂自觉减少排污,农户借力生态农业、优化饲养种植方法,居民生活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等。其中,树木被视为城市里最重要的公共财产之一,受法律严格保护。如果想移动或砍伐任何树木,都要向政府申请,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    

小标题: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环保署把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分为‚不达标、达标、‚无法分类3种,PM25数据是其中最重要环境空气指标之一。此外,环保署还对臭氧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  

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要求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此外,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小标题:                                            

日本也曾饱受污染之苦,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对环境极为重视,在人口密集的狭小国土上,取得了堪称奇迹的成就。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而是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  

与此同时,日本还加强立法重点整治汽车尾气污染。2003年东京推出一项新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东京。新法规实施的第一天,交警在东京内外的主要路口全面检查,让每个司机发动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气排放口,如果发现白毛巾变黑,则这辆车不许进入东京。如今,日本汽车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东京市内的几万辆出租车则都使用天然气。 来源:中国日报网)

1.围绕其他各国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下面四个小标题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英国:绿化带是城市面积3倍               B.德国:限排减排软硬兼施    

C美国:公众可监督PM25标准监控程序      D日本:加强绿化重点整治汽车尾气污染

2.下面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03年英国推出一项新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伦敦。    

B1974年美国颁布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各种保护条款,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    

C.德国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D东京的绿化很少种树,而是种草,并且要求城市外的绿化面积是城市面积的3倍。

3.根据文意判断,以下做法中不能够改善当前空气质量的一项是(    )    

A.“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7%,空气优良天数为321天,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5天,创近十年来新高。”市城管局长干小明介绍,为让市民呼吸新鲜的空气,今年将重点整治建筑工地内的裸土,规范沙石料运输,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焚烧垃圾的行为,对二环线至三环线内350台燃煤锅炉的烟尘污染进行治理,今年还将淘汰更新1000辆“黄标”公交车。    

B.2013年,武汉“大城管”的工作目标将瞄准建设“全国最洁净的城市”!市长唐良智说,“大城管”工作不能只由“城管局”一家做主力军,其他职能部门也要加强联动,“对影响PM25指数的各种因素要列出清单,按行业进行逐个整改。”     

C1月28日起,武汉市内662个烟花爆竹销售点开始营业。记者在汉口取水楼、云林街、花莲里等销售点看到,店内生意比较冷清,没有出现市民争先购买的情况,不时有些放了假的孩子被花花绿绿的烟花吸引围观。一位老板说,现在还不到放鞭的时候,所以没有人买,等到大年三十的晚上,生意好的时候会忙不过来。     

D2012年1月16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武汉市节能监察办法》,明确提出从建设项目节能、设备节能、工艺节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节能管理制度建立、用能设备能效、综合能耗、能耗定额落实等7个方面对节能监察内容予以规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