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淡薄∕薄荷 狄...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薄∕   港∕   灭∕    赠∕退  

B           掇∕逃

C    ∕荟       扎∕

D    穿   下∕     斜∕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多音多义字的积累的,日常学习中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其读音,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要强记。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整。

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揭示了怎样的哲理?(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人不知而不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4分)

一碗米粉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3.“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3分)

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4分)

请你记得歌唱

①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孩子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招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母亲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告诉他,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次序,老师嘴巴动一个,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报名参加北京市崇文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努力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的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是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⑦第二天音乐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他刚一张嘴,教室里的同学己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教室里不知何时己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的鼓掌。

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11)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中“歌唱”的理解。(2分) 

3.文中第5自然段“努力总有回报”指什么事第6自然段“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又指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4.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而且美得让人震惊,让人感动。请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残缺也是一种美”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