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曾子杀彘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烹彘也。                       (《韩非子》)

注:彘(zhì):古意为“猪”女:同“汝”,你。③ 特:只不过,只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顾为汝杀彘            (2)特与婴儿     

(3)今子欺之,教子欺也    (4)烹彘也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第二个“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曾子之妻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刻舟求剑》)  B.何不试以足(《郑人买履》) 

C.至市(《郑人买履》)              D.驱别院(《幼时记趣》)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同“返”,返回(2)开玩笑(3)这(4)于是,就 2.C 3.(1)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2)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 (3)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不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反”为通假字现象,同“返”,返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中与例句“之”都是动词,到。A、B、D都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告诉我们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两句的画面内容。(4分)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10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班级组织开展“爱文学,爱阅读”读书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要求每位同学编写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3分)

小报名称: _________  _ 

栏目名称: ____      __  ______       _   ___________ 

2.走近文学经典

①《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2分)

②《洞中历险》叙述了汤姆和蓓姬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历程,请结合此文具体内容,说说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书中多次写到汤姆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请具体说说汤姆经历海盗生活时,大自然让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 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松间沙路净无泥, 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4) _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5)今夜月明人尽望, 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7)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冰心《纸船》)

(8)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你是否感到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赵丽宏为我们打开了文学之门,走进它,能够激发我们对未来的chōngjǐng和理想;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句句拨动着我们的心xián,催我们不断奋进;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为我们展现了斑lán多彩的民俗文化,闪耀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幼时记趣》是清代作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作者描绘了四幅图画,即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驱赶蛤蟆图,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C.《社戏》一文,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D《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刘绍棠,文中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