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每题1分,⑤一⑥ 每题2分) ①...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1 每题2分)

①木受绳则直,                                   ,死而后已。

                ,乌蒙磅礴走泥丸。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①金就砺则利;②鞠躬尽瘁;③五岭逶迤腾细浪;④落红不是无情物;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本题①——④属于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⑤⑥两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这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把握诗词的大意及情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我们班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

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父母的心》的作者是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今天三、四两组值日。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

D“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少年做了一番丰功伟绩的父亲,老境却是如此tuí táng!偏偏家庭suǒ xiè 又让他疲惫不堪。尽管如此,父亲对我的教育却一刻也没有松懈!

 

查看答案

请以“细节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李智红的《乡间的蟋蟀》(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20分)

①唧儿,唧儿,唧儿……

②夜已很深,看看墙上石英挂钟,时针已悄然指向午夜两点。我关了电脑,正准备洗漱休息时,客厅对面的厨房里,突然间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清脆的虫鸣,忽而舒缓,忽而激越,像一支独奏着的草笛儿。

③我的心底悄然潋滟起一阵莫名的感动,这就是我追怀日久的蟋蟀的鸣唱!

④蟋蟀是个书卷气十足的称谓,在我的故乡,人们都把蟋蟀叫作蛐蛐儿。也有叫蝈蝈儿的,那是沿用了北方人的叫法。

⑤唧儿!唧儿!唧儿!

⑥这虫声在刹那之间便使得寂静而又有些空洞浮泛的小城之夜,洋溢起一种神秘而又朴素的灵动。我本已觉得疲惫不堪的身心,被这突兀的小虫儿的鸣唱,倏然激活过来,仿佛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脉管,都已被这柔曼清悦的虫鸣所荡漾所充盈。

⑦恍惚之间,觉得我好像又回到了遥远的乡间,又置身于故乡那宁静的仲夏之夜,生命中饱满而恬静地铺洒开了一阕阕清粼粼的蟋蟀的欢鸣。

⑧这单调而又朴素的久违的虫声,简直就是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我内心深处那扇关闭日久的冥想之门,又被缓缓地,缓缓地开启。犹如一块深深埋藏于坚硬的花岗岩石内部的璞玉,被一根锐利得见不到锋芒的金刚石钻头,不可抗拒地切割开来。

⑨我迫切想弄明白这只只有故乡的田野阡陌间才能随处可见随处可闻的蟋蟀,是怎么来到这远离乡土的喧嚣之地,并且悄无声息地进入到我的居所里来的。

⑩经过屏息倾听和细心的观察,我惊讶地发现原来那清悦的虫鸣,来自妻子今天刚从集市上买来的一大捆山青菜的覆叶内部。我突然明白了一切,心底竟兀自涌动起一丝淡淡的忧伤。不用猜我也知道,这是一只从属于乡野的蟋蟀。是一只被进城卖菜的乡下菜农随菜捆一道贩运进城里来的蟋蟀。这只可怜的小虫儿显然还不知道它现在已经身处异乡,已经远离了故土,远离了家园。它不知道城市不是它的家,不是它能够随心所欲地自由鸣唱的田野阡陌。它不晓得那遥远而宁静的乡间,它是永远也回不去了。它已经在浑然不觉中,被命运远远地放逐,它成了一个真正的,永远失去了故乡的流浪的歌手。

(11)我小心翼翼地拨开菜叶,发现这是一只青头黑翅的小蟋蟀,主翅还未长足长老,尚不能完全覆盖肉的脊背。一双乳翅也还未完全蜕化,软软地紧贴在不停地蠕动着的褐黑色肚腹上。这只误入城市的幼嫩的蟋蟀儿,它鸣叫得是那么的欢畅,那么的清悦,那么的投入,但却再也倾听不到其它伙伴们热烈的应答,也再倾听不到另类小虫儿们的那悠然的和鸣。因而,在这个冷寂而又显得有些无奈的小城,在这个枯燥而又寂寥的夏夜,它的鸣叫让人听来是那样的孤单,那样的寥落,那样的凄惶,那样的无助。

(12)我的老家离我现在谋生供职的小城,并不算太远。那是坐落在澜沧江东岸的西南丝绸古道边上一个小小的彝族寨子。四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每逢仲夏时节,那绿如凝脂,潮润得能够拧出水来的田野阡陌间,便总是虫声一片。特别是蟋蟀的鸣唱,更是此起彼伏,像瓦格纳的交响乐一般,丝竹管弦,一齐鸣响。和谐,自然,率真,圆润……

(13)那蟋蟀儿,因为太多太密,大约便有了门派和家族之分,一拨鸣歇,一拨又起。或高亢激昂,抑扬顿挫;或长短交织,沉雄整齐,就像在竞赛。尤其是在那些岑寂的夏夜,万籁齐鸣,那婉约的夜莺,那忧郁的杜鹃,那掠过夕月的幽幽雁吟,都一齐涌来,与唧唧复唧唧的虫声水乳交融,组合成了一曲柔曼质朴的田园交响曲。

(14)我说不上在老家的田野阡陌间到底有多少蟋蟀儿在鸣唱,反正我所认识的就有七八种之多。它们像一群群夜游的歌手,几乎无处不在。墙根下,瓦砾间,石缝中,甚至在枯草腐叶间,卧室和厨房里,都会传来它们清越的鸣唱。

(15)我的心头,第一次为一只虫儿的鸣唱涌动起阵阵莫名的震颤。就犹如倾听到了分别得太久太久的,恋人的喃喃私语。那些往昔的美好时光,以及净玉般浑朴而纯粹的乡情,在这蟋蟀儿无忧无虑的鸣唱中,又星火般在我的眼前一一重现!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在蟋蟀的鸣叫声中,“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6分)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第⑥段中加点词“神秘”“朴素”的含义。(2分)

(2) 赏析第⑧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切割”的表达效果。(2分)

3.第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1)研读本文第段画线内容和上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2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位作者描写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用意。(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