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18分) 出师表(节选)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18分)

出师表(节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深入不——吹求疵   B庶驽钝——声嘶力

C兴复之——东施颦   D咨诹善——听途说

2.古今异义(4分)

卑鄙:古                  今  思想或行为恶劣

痛恨:古                  今  深切憎恨

3.“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可概括为成语              (2分)

4.翻译句子(6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第①段体现了作者关于治国的哪一种主张                     (2分)

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2分)

 

1.B (2分) 2.(4分)卑鄙:古低微而鄙俗痛恨:古痛心遗憾 3.三顾茅庐(2分) 4.(6分)①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②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托,在危难时刻奉行使命。 5.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2分) 看待略(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项中“毛”一为“苗,指草”一为“毛发,细微”,C项中“效”一为“实现”一为“模仿”,D项中“道”一为“道理”一为“路上”,B项中“竭”都是“尽”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根据句中“三顾臣于草庐”即可判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苟全”“闻达”,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句“亲贤臣远小人”解答即可,可从“小人”与“贤臣”品质的不同对朝政的影响这方面来分析概括。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字并按要求作答。(10分)

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文中的主人公他是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2分)

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3.作品中主人公一生的命运三部曲是(    )(2分)

A、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     B、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不求上进—精进向上—自甘堕落     D、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精进向上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件事。(不少于50字)(3分)

 

查看答案

探究学习。(4分)

《清兵卫与葫芦》和《奥伊达的理想》两篇小说都涉及到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请细读相关材料,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关材料:*清兵卫痴迷与葫芦,把葫芦收藏作为一种爱好,父亲认为他这样做没有出息,将他收藏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奥伊达因父母各为他取了一个名字而让伙伴们无所适从,不能理解,他本人也很苦恼,最终奥伊达为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爸爸妈妈不但没有反对,而且大加赞扬。

1.清卫兵的父母与奥伊达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2分)

2.对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你赞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

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

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                  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             的崇高品格;读《孔乙己》,他               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10分)

窈窕淑女              。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雄关漫道真如铁,             俱往矣,               ,还看今朝。

               西北望,射天狼。⑩长风破浪会有时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语文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我知道。我带你们去。”小也兴高采烈地领着两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进家门,“妈妈,来客人啦!”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B.“通过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让电视机前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神魂颠倒”这句话仅有成分残缺的语病。

C.“惊悉您病了,鄙人因故未能登门造访,请原谅。现托堂弟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这则信息一些用语虽文明但不得体。

D.“双塔闻名,鼎盛人文誉海内;三山造景,火红旅贸光桐城”是泉州城的“城市名片”,此联词性相同,结构相称,平仄相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